教育的本质是点亮生命。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需要让每个孩子在适合的教育沃土上绽放光彩。作为特殊教育与义务教育的桥梁,融合教育不仅是对特殊儿童需求的回应,也是体现教育公平性、包容性、个性化的深刻诠释。2022年,中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让所有孩子都能在平等、包容、正常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共同学习、一起成长。
近日,扬子晚报“向人民汇报”苏州两会特别报道组走进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与苏州市人大代表、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尤苑进行面对面访谈,将镜头聚焦于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融合教育实践探索,感受既有温度又有力度的苏式教育。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周晓青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工作室主持人徐泽彤
从英语教师转岗融合教育,让“特殊”不再特殊
随班就读统计表、个人康复教案……一沓沓关于融合教育发展的工作材料整齐摆放在尤苑的桌上。翻开这些资料,每一页都详细记录着特殊儿童的成长轨迹与教学计划,字里行间透露着学校及特教老师们对孩子们的关怀。
从2019年开始,尤苑从一名英语老师投身到融合教育领域,自学了大量关于融合教育的知识,考取资源教师证,以专业的姿态投入到这项全新的工作中来。2022年,尤苑在苏州市两会期间提出《关于高水平推进特殊需要儿童随班就读融合教育的建议》,希望优质教育能够普惠每一位孩子。
“前期,专业融合教师会全面评估孩子的身体情况、智力水平、社交技能、兴趣爱好等,来制定相匹配的教学计划,努力让‘特殊’不再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阻碍。”尤苑介绍说,目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接收了7名跟班就读儿童,根据年龄、性格、残疾程度等存在的不同情况,分别在3~6年级随班就读。
上午个训课程、下午随班就读,让“差异”被尊重
2019年12月,黄桥实验小学成为首批相城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几年来,学校构建起一套高效的管理网络,组建起专业的专职教师团队,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进融合教育的发展。在资源教室里,专业康复师正在帮助三位来自不同年龄段、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专业康复师告诉记者:“孩子做的练习任务都会放入文件档案进行存档,每月将按照学生的完成情况调整康复训练的进度。”
“每天上午,特殊儿童会来到资源教室,开始个性化康复训练课程。下午,他们则回归班级,与普通学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尤苑表示,融合教育不在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的教育之间人为设置“隔板”,让特殊孩子在正常的环境中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伴们的温暖与鼓励。
在活动中绽放光芒,让“挑战”成为“突破”
为了确保“一人一案”个别化教育(IEP)的实施,学校精心组建了一支融合教育团队,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尤苑不断为融合教育的学生创造融入集体的机会。
三年级的杨杨是一名“自闭症谱系”特殊儿童,但在尤苑的眼中发现了他“不一样的光芒”。一次家访,尤苑看到杨杨家里到处都是他充满想像力的画作,这让尤苑发现了他在绘画方面的天赋。于是尤苑决定,要为杨杨办一场画展,促进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培养他的社交技能和协调能力。画展后,杨杨妈妈激动地告诉老师们,孩子找到了自信,变得开朗了很多。在英语学科上,杨杨也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经常能考出意料之外的好成绩。对于较长的文字背诵,杨杨通过每天背一点,慢慢积累,最终做到全文背诵。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中,成为同学们的榜样,激励着每一个孩子。
持续开展公益活动,让“爱”链接弱势群体
“我一直相信,教育的本质是爱的传递。”在为特殊需要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尤苑还积极参与教育帮扶工作,为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推进融合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信念!”尤苑坚定地说道。
身为苏州市人大代表的尤苑内心充满了期待与憧憬。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加强公共场所对残疾人设施建设管理的建议,希望提高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支持,推动构建更加包容和谐、公平正义的幸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