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12日电(记者李博)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2024年度新闻发布会于日前举行。三地深化林草重点领域联动发展,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其中京冀加快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创建,还联合推动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建设。
据介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统筹指导下,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园林绿化局,天津市生态环境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林业和草原局组建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为构建京津冀区域“大生态”格局、推动生态协同走深走实注入强劲动力。
过去一年,京津冀强化大气联防联控,经初步测算,2024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津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3%;河北省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
三地加强水环境联保联治,强化重点流域协同保护,拓展跨界河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推动潮白河、滦河、永定河等跨界河流综合治理。2024年,潮河、白河、沙河、黎河等跨界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
京津冀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燕山、太行山、张承坝上地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北京市实施营造林20万亩,天津市实施营造林约5000亩,河北省实施营造林638万亩。三地签署《京津冀林草种苗协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林草种苗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三地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北京推广全密闭施工,打造扬尘治理标准化工地,全市绿牌工地数量占比提高37.2个百分点,创新推广应用基坑气膜全密闭施工技术,完成11个基坑气膜全密闭示范使用。天津全面实施涉钢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同比新增247家环保绩效A级和引领性企业。河北深入开展钢铁等7个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行动,55家在产钢铁企业全面创A,新能源重型货车保有量近3万辆,数量均为全国第一。
京津冀加强危险废物治理协同合作,三地签订《京津冀“无废城市”协同共建合作框架协议》,北京、河北支持首钢集团开展区域“无废集团”建设试点,探索大型钢铁集团固体废物“全量化利用”环境管理试点示范,天津、河北成功争取区域性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落地。
北京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连续四年稳定达标;收获290个优良天,是有监测记录以来优良天数最多的一年。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显著,劣V类水体连续四年实现动态消除。绿色低碳水平全国领先,全市万元GDP能耗、水耗、碳排放量保持省级最优水平。
北京市不断优化结构创绿,燃煤消费总量压减至100万吨以内,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北京出台资金补贴政策支持汽车以旧换新,支持国四排放标准老旧货车、大中型客车、建筑工程领域非道路移动机械报废更新,还实施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优先通行等政策,推动车械新能源化。
北京大力推动工程创绿,制定企业和项目绿色绩效评价指南,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一厂一策”深度治理、重污染绩效提级,全市新增“绿色”企业191家。
密云水库是北京重要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自2021年以来,密云水库持续保持蓄水量30亿立方米左右高水位安全运行,累计向下游生态补水18亿立方米以上,水质始终保持Ⅱ类并稳中向好。
“在区域协作层面,我们强化上游保水,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北京市延庆区、怀柔区、密云区共同签订了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协议,从‘局域保水’向‘全域保水’拓展延伸。”北京市密云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区域内,我们强化库区保水,全封闭网格化管理库区,2150名网格员全覆盖巡查。我们还强化科技保水,建成了国内首个大型水库水环境智能分析系统。”
接下来,京津冀三地将强化大气污染应急联动,加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和分析研判,协同应对污染过程。落实京津冀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加强交界区域入海河流和排口联合检测监测。推进绿色屏障建设等重大工程,深入推进南大港等重要河湖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恢复提升湿地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