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春运大幕即将开启。在襄渝线上行旬阳汉江钢梁桥上,60余名身着荧绿色反光马甲的工作人员正在列队点名,他们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康工务段旬阳桥隧车间、旬阳线路车间和安康桥隧车间的职工。他们正在召开更换钢梁桥枕木施工班前技术交底会,这是春运前倒数第二个“天窗点”施工,而一旦春运启动,襄渝线将暂停所有“天窗点”施工,本次施工对于保障襄渝线设备安全尤为关键。
据了解,“天窗点”是指对铁路某个区段实施封闭,不安排列车运行路线,为维修和施工预留的一段时间。在春运期间,由于铁路车流密度加大,铁路部门就会暂停或者减少铁路线路的“天窗点”,为加开旅客列车留出更多时间,所以每年春运前,铁路部门就要用好每个“天窗点”,消除铁路设备故障隐患,为春运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保驾护航。
襄渝线上行旬阳汉江钢梁桥位于陕西省旬阳市至棕溪间,修建于1976年,为孔跨式钢桁梁结构,全长275.6米。全线为镂空木枕,加之缝隙多、两线间距小等一系列因素,这座大桥换枕施工也成了本次钢梁桥整治工程中“难啃的硬骨头”。
当日11点整,随着73446号“天窗”命令下达,“扣件组!扣件组!迅速拆除扣件!”4台电动扳手齐上阵,现场一下沸腾起来。由于桥面的镂空木枕缝隙多,施工时扣件可能掉落至江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场采用了“篮装式”的方法,将取下来的扣件一一装进提前准备的篮子里,降低了扣件掉落的风险,保障了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仅仅几分钟后,旧桥枕的扣件螺栓就被齐刷刷地卸下了。
“抬起主轨,开始抽换桥枕!”旬阳桥隧车间主任刘俊元一声令下。起道组立即按照指令动了起来,操作起道机将钢轨顶起约十公分,用垫木固定好。紧接着,换枕组开始了下一步——抽移桥枕。抽旧枕、换新枕是个力气活,旧枕300斤左右,而新枕含有一定水分,比旧枕还要重大概100斤,抬一根枕木往往需要“四人行”。
“一二起,一二起……”安康桥隧车间职工董润泽一边喊着口号,一边与另三位工友朝着同一方向发力。他们两人站在道心位置,其余两人站在钢轨两侧,手持麻绳,协力将旧桥枕抬离。转头再反向将新枕更换进来,而替换一组桥枕,配合默契的四人小组仅需5分钟。
“新枕木更换完毕抓紧铺设防磨垫板及铁垫板,落下钢轨、上紧轨枕连接配件、安装钩头螺栓!”现场紧张有序,团队密切配合。“其实换枕作业中,最辛苦的就是打钩头螺栓。”技术员肖颖说。只见他弓着腰、歪着头,仔细盯着头顶斜前侧的位置,将螺栓自下而上单手打进枕木里。过程中,发力点、受力面、操作环境有限。伴随着阵阵敲打声,一颗颗螺栓“排着队”从枕木两侧冒出了头。
一切安装完毕后,电动扳手再次启动,开始最后的螺栓紧固工作,线路车间的职工紧随其后,对线路几何尺寸进行校验。“尺寸校验合格,尺寸校验合格,可以开通线路!”经检测,线路质量达标,施工作业全部结束。
“为了确保春运期间的安全畅通,我们段利用32个‘天窗’分别对我们段管内任河钢梁桥、月河钢梁桥、旬阳汉江钢梁桥、竹瓜溪钢梁桥开展了集中整治。目前共计更换83根枕木、708米护木,复紧钩螺栓2410个,补充钩螺栓40套。通过对钢梁桥集中整治后,列车运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也为春运旅客列车安全上了一道保险。”该段桥路技术科副科长王红民说。
13点05分,随着一声汽笛声传来,一列车平稳地驶过这座汉江铁路钢梁桥。
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梁璠通讯员张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