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京剧《狂人日记》:融汇中西的大胆舞台创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1-12 15:06:55

一部是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癫狂、最绝望的讽刺批判小说;一部是中国20世纪最刻骨、最犀利的白话箴言,果戈理和鲁迅两位东西方文学巨匠都创作过名为《狂人日记》的经典之作。近日,将这两部同名小说融为一体的实验京剧《狂人日记》在北京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首演,为观众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融汇中西、充满先锋探索精神的戏剧之旅。该剧是北京市文联文学艺术创作扶持专项资金项目,也是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独家创制的首部舞台剧作品。

果戈理和鲁迅生活的国度和时代虽然不同,但在社会现实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有令人窒息的专制统治,也都有新生的进步力量在黑暗中涌动。两位深具社会洞察力和批判意识的作家,也都深刻认识到了国民性中的劣根性,因此各自塑造了被排斥在正常社会秩序之外的“狂人”形象,控诉“已容不得正常人生活”的黑暗社会。但两部《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其实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果戈理笔下的“狂人”是一个对名利执着导致内心挣扎的小人物,遭受社会的排挤和爱情的重挫而一步一步走向疯狂;而鲁迅塑造的“狂人”,则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反抗精神的“斗士”,对旧时代“吃人”的本质发出呐喊而被视为异类。因此,要把二者有机结合在一部作品中,实属不易。

梧桐作为该剧编剧与导演,以其创新的戏剧思维,巧妙选取了两部《狂人日记》中的核心元素,通过俄国狂人与中国狂人的视角,同时塑造了俄国母亲和中国母亲的形象,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性挣扎与社会批判。整个作品洋溢着一种带有浪漫情怀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这种跨文化的文学对话,不仅深化了剧作的主题思想,更在东西方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让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文化间的共鸣与碰撞。

《狂人日记》的艺术形式更是大胆创新,不仅在舞美、灯光、服装设计等各方面都很有新意,而且在保留唱念做打、生旦净丑等京剧元素基础上,打破传统戏曲框架,大胆融入话剧、舞蹈、肢体剧、默剧、电子乐等多种跨界语汇。音乐配器既有京剧的京胡、京二胡、月琴等文场三大件和单皮鼓、板、大锣、小锣、铙钹等武场打击乐,同时加入琵琶、阮、柳琴、笛子等民族乐器,还有大提琴、小提琴、吉他等西洋乐器。这种多元融合的艺术形式,使得《狂人日记》在舞台上呈现出了鲜明的当代化、时尚化,为京剧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该剧演员阵容汇聚了一批具有实验探索精神的名家新秀。国家京剧院丑角名家徐孟珂以深厚的京剧功底和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俄国狂人与中国狂人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来自天津京剧院的老生名家赵华,则在戏曲舞台上首次呈现出麒派的鲁迅和马派的果戈理这两位东西方大文豪形象。青春版的演员们也洋溢着初出茅庐的青春朝气和强烈自信,为演出增添了灵动感和游戏性。多才多艺的中国戏曲学院在读研究生滕丰铭不仅加盟导演组,还在名家版和青春版中饰演了中国歌手、中国大哥、俄国科长、狗和影等多个角色,不仅文武兼备,还能拉小提琴、弹吉他、唱歌和跳舞。

这样一部本身带有“癫狂”气质的当代剧场创新之作,虽然还有不太成熟之处,但已经给人带来不小震撼,让人见识到了创作者的先锋精神、实验胆识和探索热忱,更让人感受到经典文学和传统戏曲的碰撞中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和实验空间。如果能有戏剧构作对该剧的文学性、结构性和思想性进行更好地梳理与提炼,让舞台表达更清晰、更有力量,一定会引发更多当代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