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和范伟:一个想封王一个想称帝,各有私心成了观众的意难平

贾社会诩说娱乐 2024-11-05 11:44:48

2018年,《刘老根3》片场飘着小雪。白发苍苍的赵本山,看着腰有些弯的范伟,一时间百感交集。十多年的恩怨,在这一刻仿佛都化在了雪里。

"不就是你一句话的事儿,让我回来我就回来。"范伟这句台词说得云淡风轻,但谁又能知道,这简单的一句话背后,藏着多少年的故事。

这一抱,让多少观众看得泪目。这可不是剧本安排的拥抱,而是两个老友真情流露的瞬间。你看他们的表情,哪还有当年的剑拔弩张?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把所有的不舍、怨怼都化成了释然。

想当年,一个是要创建商业帝国的赵本山,一个是要在影视圈称王的范伟。各自心中都憋着一股劲儿:赵本山要做东北文化的扛把子,范伟要在影视圈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谁说不是呢?一个是把小品玩出了商业帝国的赵本山,现在提起辽宁本山传媒,谁人不知?一个是从配角到影帝的范伟,《不差钱》之后独当一面,最终在影视圈站稳了脚跟。

但现在,当我们看到他们在《刘老根3》中重逢的那一幕,忽然明白了:有些事,不是过不去,而是需要时间。就像东北的寒冬终会过去,春天总会来临。

范伟还是那个范伟,赵本山还是那个赵本山,只是都经历了岁月的沉淀。

这一抱,不仅化解了他们之间的坚冰,也安抚了多少观众的意难平。或许这就是生活,没有永远的恩怨,只有越来越懂得彼此。

谁说不是呢?十年后重逢,他们都变成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只是这一次,他们选择放下过往,重新拥抱。这个拥抱,不只是两个人的和解,更是给所有期待他们言和的观众一个温暖的交代。

要不说这十年静默的距离,最终还是被一句"让我回来我就回来"打破了呢?

说起赵本山和范伟的转折点,还得从2005年那个春晚说起。

台上范伟两次出错,一次把"借你一双慧眼"说成了"借你借你一双慧眼",一次把"非常6+1"说成了"非常6+7"。

虽然观众都没觉得这是错,甚至觉得挺搞笑,但范伟自己却惊出了一身冷汗。

你看过范伟演戏的人都知道,他是个严谨到近乎苛刻的人。这点失误在别人眼里不算啥,但对他来说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哥,我承受的压力已经到极限了,要休息两年。" 这句话说得轻描淡写,但谁又能听出这其实是范伟委婉地表达:不想再上春晚了。

面对提携自己的恩人,有些话真的说不出口。

赵本山何等聪明的人,当然听出了弦外之音。他选择体谅范伟,转而和宋丹丹合作了《火炬手》。可谁知道,这一上台,两个人都哭了。

"这把演毁了",赵本山心里暗自嘀咕,自己也不想再上春晚了。

但现实哪有这么简单?那会儿正是赵本山商业帝国的关键时期。《乡村爱情》、《刘老根》、《马大帅》这些戏,靠着春晚带来的曝光度,一套流水线下来,徒弟们都红了,刘老根大舞台的票子哗哗地进账。

"我想要停,也停不下来。"这句话道出了赵本山的无奈。为了再创辉煌,他又去找范伟,可这回范伟没来。

压力山大啊,一宿一宿睡不着,好几次排练的时候都哭了。直到春晚前十几天,才整出个《不差钱》,捧红了小沈阳和丫蛋。

结果是圆满的,但过程真的很艰辛。如果范伟能回来帮这一把,或许赵本山不会那么累。就这样,两个人彻底崩了。

所以你说,这事儿谁对谁错?还真说不清。一个为了商业帝国不得不坚持,一个为了演艺理想想要改变。这哪是对错的问题,分明就是人生选择的岔路口。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一分开,就是十年。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吧,一个春晚的失误,却引发了两个人命运的巨大转折。

说起赵本山和范伟的渊源,真得从1992年说起。那会儿赵本山已经是春晚常客了,而范伟刚转行做小品,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

这事儿挺有意思。赵本山听说有这么个人挺有天赋,就专门找到范伟说有个角色。范伟二话不说就去了,结果因为一些原因没用上。

换别人可能早就不乐意了,可范伟愣是一句怨言都没有。这下可给赵本山整明白了——这人不错,有点意思。

1993年,赵本山再次邀请范伟,一起排了个《走毛道》。春晚没上成,只能去了东三省春晚。但从这开始,两个人的黄金搭档之路就此开启。

接下来几年,真是神奇。1995年《牛大叔提干》,1996年《三鞭子》,1997年《模特队》,1999年《拜年》,连着四年上春晚,你们猜怎么着?就是红不了。

每次范伟都是打酱油的配角,但人家一点怨言都没有。

这可给赵本山憋出了一股劲儿。在别人看来,这么多次不红就该换搭档了,但赵本山偏不。他就认准了范伟这个搭档,觉得这人一定能成。

转机来自2001年的《卖拐》。这一年的春晚,全国观众都记住了这对黄金搭档,范伟也终于红了。紧接着《刘老根》里的"药匣子",《马大帅》里的重要角色,范伟的戏份有时候比赵本山这个主角还抢眼。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句大实话:没有赵本山的提携,范伟可能也会红,但绝对没这么顺。所以赵本山总说:"我一手把他带出来的。

"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

而范伟呢?他从来不否认这份情谊,一直说:"本山大哥是我的恩人。

可惜啊,就像是两条线,相交过后终究要分开。范伟有自己的梦想,想在电影圈闯出一片天;赵本山也有自己的野心,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看看他俩这些年的发展轨迹,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至少在那些年里,他们给观众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也给对方的人生留下了最宝贵的一笔。

要说赵本山和范伟的分道扬镳,还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事得从2001年说起,那会儿赵本山刚在果茶生意上栽了跟头。

但你别说,这个亏本反而让赵本山顿悟了:为啥不干自己最擅长的呢?二人转,这不就是他的发家本钱吗?于是他马上举办了"本山二人转大赛"。

等《刘老根》一播出,他又顺势开了"刘老根大舞台"。

你品,这套路多绝:先用自己的名气带动电视剧收视率,剧里的演员都是自己徒弟,徒弟红了,大舞台的票自然就好卖。

这一个循环下来,那叫一个完美。

2003年,赵本山更是玩了个大的:成立本山集团,还办了艺术学院。这下可好,从艺人培养到演出舞台,从电视剧到商业演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据说纯利润能达到百分之九十,这生意,谁看谁眼红。

但这商业帝国要运转,就得靠赵本山的名气。春晚就成了最关键的曝光平台,不管压力多大也得上。可这时候,他最得力的搭档范伟却有了自己的想法。

2004年,范伟因为孩子上学的事,想在北京定居。这事儿把赵本山愁坏了。你说这么多年的黄金搭档,一个在东北一个在北京,这还怎么合作?但没办法,还是给范伟找了个煤矿文工团的工作。

谁知道范伟这一去,戏接得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忙。赵本山找他,他有时候还真回不来。到了2005年那个春晚之后,这关系就彻底凉了。

最绝的是2008年,赵本山好不容易捧红了小沈阳,《不差钱》爆火。可偏偏这时候是他本山传媒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春晚不红,别人还以为他离开范伟就不行了呢。

所以你看,一个要当商业帝王,一个要在影视圈称霸。这哪是单纯的理念不合啊,分明是两个人的梦想不一样了。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赵本山的徒弟们撑起了本山集团的招牌,他成了实打实的商业大佬;范伟也没闲着,一步步在影视圈站稳脚跟,最后还真让他拿到了影帝。

有人说他俩闹掰是因为名利,但你要这么想:如果不是各自有自己的追求,他们或许现在还在春晚上逗大家乐呢。

可人生就是这样,总得为自己的梦想拼一把,哪怕这意味着要和最好的搭档说再见。

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期间,赵本山在媒体面前说范伟的话,是真的扎心。"我一手把他带出来的",这话听着刺耳,但细想想,好像也是事实。

当年范伟刚入行时,赵本山带着他连上四年春晚都没红。换别人,早就换搭档了,可赵本山就认准了他。这份坚持,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所以范伟一直说:"本山大哥是我的恩人"。这话说得真诚,一点都不违心。

可你说这话是恩情,那话是怨气,这不就是人生吗?十年里,赵本山忙着经营自己的商业帝国,一个接一个地捧红新人。

范伟呢,在影视圈默默耕耘,从配角到主角,从电视剧到电影,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外界没少操心这事。多少人想撮合他们,可两个人就是不松口。一个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对方却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一个觉得既然选择了新路,就得一条道走到黑。

其实吧,这事真说不上谁对谁错。赵本山要维护商业帝国,春晚是他最重要的曝光平台,不能有闪失;范伟想在影视圈闯出名堂,也得专心致志不能分心。

就像两个下棋的人,各自都有自己的盘算,谁也不愿意让步。

但时间真是个神奇的东西。赵本山成了实打实的商业大佬,范伟也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影帝。当各自都达到了想要的高度,再回头看那些过往,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

到了2018年,《刘老根3》给了两个人一个台阶。范伟重新演起了药匣子,赵本山还是那个刘老根。只是这一次,两个人都白了头发,都经历了岁月的沉淀。

所以说,有些事情不是过不去,而是需要时间。就像东北的寒冬总会过去,春天终究会来。当年那个带着范伟一遍遍冲击春晚的赵本山,现在是响当当的商业大亨;当年那个默默无闻的范伟,如今也是圈内炙手可热的实力派。

你看,这不就是人生吗?恩怨情仇,都敌不过时间。最后的那个拥抱,化解的何止是两个人之间的隔阂,更是给了所有关心他们的观众一个圆满的交代。

说到底,这可能就是最好的结局:各自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最后还能重归于好。

0 阅读:42

贾社会诩说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