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孩子在音乐上抠得很细,容易只看到细节,没看到更大、更远、更宏观的地方,情感上会被控制,还是要大胆地发挥情感。”郎朗说。
上海郎朗音乐世界成立三周年之际,郎朗来到了上海。1月12日,郎朗做客杨浦文化艺术中心,为孩子们上起钢琴大师课。
上海郎朗音乐世界坐落于杨浦滨江区域,除了庞大师资团队,还有可容纳近200人的演奏厅、近30间独立钢琴教室,成立的第三年举办了3场大师课、近十场音乐会和教师专题系列,还带着孩子们走进了欧洲。
从小,郎朗上过无数大师课,有的老师自带“江湖气”,有的老师容易自我感动,郎朗希望规避这些问题,让学生们真正有所收获,“你得让学生上头、让学生感动,同时因人而异,用各种感官刺激来调动、来激发他们的潜力。”
这些年,郎朗接触了不少国内学生,发现了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比如,意识问题,“他不知道自己在弹什么,方向感不强。好比踢球,他总在球场上Lost(失踪),不知道在踢什么。”再如,对声音不敏感,不知道怎么发出声音,“钢琴是声音的艺术,演奏一首曲子,你首先得知道要出什么声,脑袋要非常清晰。很多国际上的孩子,可能手指不灵或弹不出来,但是他有想法。”最后,知道怎么发声之后,怎么弹出来?这又是纯技巧的问题,“技术技巧、艺术品位、知识层面,你要同时发展、全面进化。”
如今,很多年轻人通过比赛,为自己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我小时候也比赛,一直到13岁,成天都在比,太爱比了。”进入柯蒂斯音乐学院后,老师不让他比了,希望他沉下心多练一些曲子,为职业化做准备。17岁,郎朗临危受命,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次救场让他一战成名,更不用参加比赛了。
不过,他还是鼓励孩子们去比赛。“比赛不一定能改变你的人生,但能给你一个开始。赢了,能给你一个出口,没赢,也能让世界看到你是谁。”他强调,不能功利心太重,为此去讨好评委、讨好规则,而忽略了音乐真谛的表达。
“不管是演出,还是比赛,都是一种途径,对你有用你就去。”郎朗说,要成为钢琴家是一条漫长的路,习琴的孩子要从裸钻变成闪光的钻石,需要人生的积累和蜕变,“最后到了舞台上,大家要看的是与众不同的你,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你。”
现在,郎朗4岁的儿子也开始摸琴了,不过不是郎朗教,而是暂时跟着上海郎朗音乐世界的老师们学。“天赋怎么样?不知道,他喜欢音乐,但没怎么练,还没弹一个完整的作品,看不出来。”郎朗希望儿子能认真学,但未来的发展得看他自己,“我不能决定他的人生。”
“学音乐肯定有好处,会带来创造价值,会让人对人生充满好奇心,人会活得更加平衡,而不会走极端。”但对很多人来说,练琴的过程是痛苦的,琴童的童年更是充满了血泪史。小红书上,有人找郎朗要签名,寻找练琴的动力,郎朗幽默地回复自己的名字,给了一个“电子签”,获赞无数,“大家一弹琴就哭,好惨,没有明天了。我还是希望大家轻松一点。”
郎朗幽默地回复自己的名字,给了一个“电子签”。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和往年一样,郎朗打算去海边过年。过年之前,他还要去一趟巴黎,参加一个好玩的活动。
郎朗是巴黎的常客。2024年12月,历经五年精心修缮,浴火重生的巴黎圣母院重新对外开放。郎朗见证了“重生”时刻,在重启音乐会上献演了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末乐章。
“我一进去就想找卡西莫多,没找着。”郎朗回忆,教堂里的声音和他想象的不一样,特别响,甚至炸裂,“如果坐满了观众,很适合演出,空着不太适合。杜达梅尔说,你稍微悠着点,要不我听不见,轰隆隆的。大家就知道怎么使劲了。”
“白天,阳光从彩色玻璃透进来,晚上,教堂里点满了蜡烛,太美了。”除了圣-桑,郎朗还在巴黎圣母院和一位男高音合作录制了其他的单曲,远望出去,一扇门打开,外面正在下雪,他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了童话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