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红薯缘何让两位人大代表欣喜

□本报记者贾宏博吴新光

“莎莎,在你的指导下,我们村的红薯大丰收了……”1月11日下午,办理完报到手续的省人大代表,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羊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万俊男在驻地碰到了他的老朋友——省人大代表、肃宁县绿苑蔬菜专业合作社经理张莎莎,兴奋地告诉了她这个好消息。

“你瞧,这张是2024年4月份我们平整土地的照片,再看这张,这是10月份我们村民收红薯的场景,你看看咋样?”万俊男边说边将手机相册里一张张照片展示给张莎莎代表。

“卖相不错,产量怎么样?”张莎莎代表问道。

“一亩地6000斤呢,我们村老支书说,‘俺们盐碱地上也能种出红薯,产量还这么高,这真是破天荒头一次。’要我说,这军功章也有你一半功劳,过去这一年从选苗到技术指导,每次遇到难题给你打电话,你都全力解决,真是太感谢了。”万俊男说,今年上两会,他带来的建议中有一条就是探索盐碱地农产品新品种种植模式。

“2024年年初,我带领村‘两委’及部分村民外出学习红薯种植技术,创立‘旱碱臻品’品牌,成立党支部领办的‘黄骅市旱碱臻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全体村民成为股东,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万俊男建议,要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依托盐碱地独特的环境条件,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加大对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提升盐碱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听着万俊男的介绍,一旁的张莎莎频频点头。她接过话茬说,除了培育农产品品牌,还要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解决耕地面积分散和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提高耕地产出能力,让更多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百姓餐桌。

张莎莎的话说到了万俊男的心坎上。“我们村目前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最怕的就是水,以前有水排不出去,土地盐碱化程度就会加重。等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对农田改造有非常大好处。”万俊男建议,找好成方连片好规划的地方建立全省盐碱地实验种植示范区,政府加大对种植示范区的资金、技术、机械等方面支持,以点带面,成熟后可向全省范围推广。

“莎莎,2025年,我们准备试种你这‘育苗大王’基地里的耐盐碱红薯苗,看看种出的效果咋样。”

“放心,苗子肯定行,咱一起努力,让红薯成为盐碱地招牌土特产。”

“为盐碱地‘上新’土特产加油。”

“加油。”

你一言我一语,两位代表谈兴十足……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