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我对记忆的打捞,也是对历史与现实的重建。”近日,江苏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江苏作家网执行主编周韫在南京举行长篇小说《海与土》分享会暨首发仪式,并与毕飞宇、韩松刚等多位文学界同行交流创作的心路历程。
《海与土》的书写起始于周韫对家乡沧海桑田的变迁带给她的心灵冲击,持续于她对文字数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分享会上,周韫说起毕飞宇曾对她说过的一句话,“做一个好作家有三件事,第一是真心爱,第二是大格局,第三是才华。”她说,“自己资质也许平平,但热爱应该算是有的。所以依靠着一些中短篇的写作经验,初生牛犊一般独立地写,遇到问题就一边写、一边补……”就是靠着这种坚持的热爱,这么多年来,周韫与人合著有长篇小说《驼囊》、文化大散文《走笔古甪直》,独立发表中篇小说《大鲨鱼》、短篇小说《耶拿小镇》等。
《海与土》从古长江入海口经历的几千年沧海变迁起笔,讲述从晚清到改革开放这片不停淤长的土地上发生的纷繁世事。在这部作品中,周韫主要从人民、生态、传奇三个叙事维度出发来书写滩涂上的繁衍生息。“在写作过程中,我一直在和自我拉扯,我笔下的海与土地、历史与现实也在互相拉扯。”周韫坦言,为了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她不断地打乱文字和记忆顺序。文本中的时空切割变幻,给习惯传统叙事的读者带来陌生感和新鲜感。
评论家晓华说,长篇小说的体量大,结构复杂,人物众多,还需要深刻的思想和驾驭宏大叙事的能力,拿到书细读之后发现,周韫对长篇这种文体的把握是自觉的,而不是随性而为。《海与土》通过时空交错的叙述方式,将现代、当代和过去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五代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同时,小说中还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俚语,非常有“地方感”,它展现了黄海边一个特定地方的生存、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人的变化、物的变化都在小说当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诗人、小说家、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李黎从出版人的角度出发,称周韫的新书文字,展现了她创作上的挑战性。书中描绘的五代人在海与土的拉扯之间不懈奋斗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人在广袤的海与土之中是渺小的,这更体现出人的奋斗精神。”
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韩松刚评价《海与土》是一部从周韫身体里“长”出来的作品,作者摒弃了女性书写惯于抒情的叙事传统,使得整部作品颇具精神的力度。同时,他还特别赞扬了本书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叙事方式以及对女性形象的细腻书写,认为这些特点使整部作品呈现出强烈的文学张力。
在毕飞宇看来,周韫对文学的爱单纯而又执着,绵长而又炽热,周韫的《海与土》不只展示了她在文学创作上的能力,“周韫的写作更有极大的示范性和榜样的作用,文学的怀抱是开放的,它会拥抱每一个热爱它的人,只要你潜心于它,真心地热爱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