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我们迁入上海北外滩,希望更贴近市场服务。现在看来,这个决定非常正确。”在位于北外滩的中船保大厦办公室里,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副总经理刘宇彤说。眼前,江河交汇,百舸争流。
中船保大厦所在地,是始建于1872年的汇山码头。1919年,中国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从这里起航。
海上保险的起源,正是欧洲。17世纪,英国伦敦的咖啡馆内,船舶经营者交换咨询、商谈业务,出现了将顾客留下的小费集中赠予遭受海上事故损失的某些顾客的互助做法。
人类航海史,就是一部同海上风险抗争的历史。船东互保,主要承保保赔保险,就像“车险里的交强责任险”,重在保护船东利益。1855年,船东互相保障协会在英国德文郡成立,成为世界第一家保赔协会。直到今天,保赔行业规则仍受英国北欧制度文化和习惯的影响。
1984年,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正式成立。2017年,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迁入北外滩。在这个航运要素集聚地,中船保承保的总吨位从4500万总吨,增至9500万总吨,翻了一倍多,成为亚洲最大的保赔险保险人。
入驻北外滩,对于中船保国际化进程推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刘宇彤告诉记者,中船保总部迁到上海以来,外国同行、客户等知道中船保落户在北外滩,也都特别愿意过来,因为他们可以同时拜访中远海运所属的集运、能源等航运公司以及上海航交所等重要机构。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夏礼文律师事务所也在中船保大厦内。“这就是航运要素聚集的优势。树木多了才能成林,成林了才能成气候。”
近两年内,法国达飞集团、希腊Alberta船舶管理公司等欧洲传统主流航运企业正式加入协会,中船保已发展成为拥有193家会员的国际性保赔协会,在全球航运市场中的影响力日益增长,成为北外滩高端航运服务业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
“随着航运业的升级,以及近两年全球供应链在外部形势下受到极端考验,北外滩聚焦航运产业链高端环节和服务链高价值区段,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虹口区航运办主任郝立国介绍。
如今的北外滩,正通过在保险、法律、人才、低碳等方面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构筑高端航运服务业生态链,并一步步争取国际航运话语权。2024年前三季度,虹口区GDP增长8.9%,航运的贡献率超过20%。2024年1-11月,虹口区交通运输业营收增长39.6%。
二
保赔服务作为航运服务的重要一环,业务涉及海事主管部门、海事司法机关、航运企业、海事法律服务机构、检验机构、救助机构、海事研究机构等一系列行业管理者和参与者,组成了密切的行业“朋友圈”。
2024年8月,两家在上海市注册的企业为尽快解决国际航线船员管理服务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争议,遵照国际海事争议解决习惯,按照上海市制定实施的有关临时仲裁规定,共同约定在上海进行仲裁。该案系全国首例涉外海事临时仲裁案件。
之所以首例涉外海事临时仲裁案件开庭地选择北外滩,也因为这里是中国航运服务企业最集聚、航运总部特征最明显、航运要素最齐备、航运产业链最完善的区域之一。
数据显示,全球排名前50的班轮公司,已有15家在虹口设立跨国公司总部、分公司或代表处。雷诺斯、汉宏、希杰等全球货运龙头企业大中华区总部,也相继落户北外滩。
在2024年10月举行的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开幕式上,虹口和上海海事大学又共同对外发布“全国首例双方境外当事人海事临时仲裁案件在北外滩开庭”这一重大成果,使北外滩在国际海事法律服务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该案的原告代理律师、海问律师事务所香港办公室合伙人刘洋表示,这向外界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上海热忱欢迎全球航运企业选择上海作为仲裁地。无论企业选择何种仲裁规则或法律,上海都将提供优质高效的仲裁服务。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上海海事仲裁的国际影响力,也为海事法律服务和高端航运服务的能级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
“临时仲裁,就像图书馆里一些书平时没人看,但有人看的时候,必须找得到,是营商环境中重要基础设施。”上海仲裁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范铭超认为,“在国际航运领域,英美法系是远远领先于大陆法系的。上海乃至中国,能不能成为大陆法系中的执牛耳者,用好临时仲裁,对于补齐这块短板非常重要。”
三
航运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然而,近年来,我国船员市场的高级船员却面临着短缺困境。国际航运公会(ICS)曾预测,到2026年,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海员缺口将飙升至9万人,其中高级船员尤其是工程师最为短缺。
1月2日,全球领先的船舶管理公司OSMThome的中国总部正式落户北外滩。OSMThome总部位于挪威阿伦达尔,为全球大约950艘船舶提供管理服务,管理规模位列全球第二。
OSMThome中国区总经理周斌告诉记者:“OSMThome一方面将扩大与中国船东、船厂深化合作,深耕专业化、多样化的船舶管理服务,协助中国船东和船厂满足国际绿色航运标准;一方面将帮助中国海员通过专业培训适应高技术船舶的操作需求,为中国海员在全球航运市场赢得竞争优势。”
为了从早期开始培养航运人才,2024年,北外滩航运在深化产学研融合方面已有突破。虹口区与上海海事大学合作,成立北外滩国际海事仲裁人才培训基地和北外滩高端航运服务专家智库。
基地依托上海海事大学专业与学科优势,联合培养海事法律人才,促进海事仲裁领域人才集聚。专家智库覆盖航运交易、航运保险、海事仲裁、航运咨询、绿色智能等高端航运服务业的重点领域,为北外滩高端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位于虹口的南湖职校也获批新增设“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并即将正式招生。作为航运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已正式启用一年,组织开展海船船员适任考试152期、7445人次,其中面向社会船员考试127期,满足了全国船员考生需求。
据介绍,2025年,虹口区将进一步扩大与高校合作,推动虹口与大连海事大学合力推进航运产业发展。
四
眼下,全球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政策趋严,绿色航运也已成为必须。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明确到2050年前后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相比2018年通过的初步战略,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节点提前了半个世纪。
2024年以来,北外滩先后落户了北外滩国际航运绿色发展共同体、上海海事局船舶能效管理中心等机构,也将持续深化与上海航交所联动,发挥专业机构补链强链等作用。
其中,上海海事局船舶能效管理中心是交通运输部设立的首个中国籍船舶碳减排管理机构,负责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碳强度管理履约的具体实施。
上海海事局船舶能效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国际上净零排放的目标,我们一方面完善我国船舶能效管理法规制度框架、建设行业标准体系等,并推进全国船舶能耗数据库建设,另一方面,开展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能效和碳强度管理,参与船舶能效和碳强度管理有关国际交流与合作。”
落户虹口区的上港集团能源作为上海港绿色能源中心的建设运营主体,已投运了中国首艘甲醇加注服务。未来将加快布局绿色甲醇、LNG等船舶清洁燃料供应链,进一步推广纯电动船舶等绿色运输工具的运用。
据郝立国介绍,虹口区将紧抓技术赋能与规则重塑的时间窗口,推动北外滩航运绿色化和数智化转型,并打造海事仲裁服务品牌,提升北外滩邮轮经济规模。
202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成为全球首个突破5000万大关的集装箱码头。
从国际经验上看,英国伦敦之所以在全球航运市场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在于拥有完善的金融体系和丰富的金融产品,同时也是全球海事法律服务中心,实现了航运业、金融业和法律服务业深度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说,北外滩未来可以做的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