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从另一种高度看地球

澎湃新闻 2025-01-14 09:03:44

近日,中译出版社在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举办了2024年布克奖获奖作品《轨道》中文版新书发布会。

活动邀请了作家、北京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轨道》中文版译者、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林庆新教授与中译出版社执行董事/社长、总编辑刘永淳展开对谈。

《轨道》中文版新书发布会现场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张宏介绍,布克奖被誉为“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轨道》一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在国外售出3万册。中译出版社在2022年引进《轨道》,并于2023年《轨道》在国外上市后,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翻译和出版工作。

中译出版社执行董事/社长、总编辑刘永淳在讲话中表示,中译出版社与布克奖和《轨道》有着奇妙的缘分,是全球第一个购买《轨道》翻译权的出版商。中国读者在作者萨曼莎·哈维心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本次活动由中译出版社副总编辑范伟担任活动主持人。范伟表示:萨曼莎·哈维是2019年以来第一位获得布克奖的女性作家,《轨道》则是布克奖历史上第一部以太空为背景的小说。书中讲述了6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宇航员远离地球,来到外太空,在一天24小时内环绕地球盘旋16圈,每一圈发生的所思、所见、所感,以及他们对地球、对人类、对自己的诸多思考。

《轨道》书封

李洱谈道,《轨道》这本书给他一种既陌生又亲切的感觉,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书。它讨论了一个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即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人和地球的关系以及地球和宇宙的关系,并把这个主题完全打开了。书中非常真实地描写了6名宇航员在空间站的生活,他们在太空中的所想所感,以及对地球的思考和想念。这本书可以让读者在另一种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历史条件下重新思考我们现在的人生的意义。《轨道》这本书文笔之精彩、精粹达成了一种澄明的境界,很多片段都可以媲美蒙田式散文诗、梭罗式散文诗,读者能够从这本书中得到多方面的享受。书中的人物、结构都非常清晰,内容纯净、思想深刻,不仅适合成年人,也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林庆新是本书的译者。在翻译《轨道》的过程中,林老师对语言的打磨和考虑尽量做到了极致。林庆新表示,《轨道》是一本难得的书,整本书翻译下来是一种美学的享受,译者需要静下心来,慢慢感受,并且随时检索一些太空的相关知识。作者哈维试图用一种“自然写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本书。6位宇航员,24小时绕地球16圈的航行,也是一种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地球每自转一圈,都是对人类政治的一个蔑视。”在太空上看到的地球非常完美,但实际上人类生活的地球中存在着很多不完美。然而从时间角度上看,人类在地球上的存在又十分有限。本书从另一种高度看待地球,对人类社会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作者的写法十分独特,整本书融合了科幻小说、自然小说、普通小说的因素,但却无法用某一种题材来定义。书中描写的场景不断切换,恰如一首“美丽的散文诗”。

2024年是地球上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重要节点。李洱认为,《轨道》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促使人们从另一个维度思索地缘、宗教、政治等问题。书中的六位宇航员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背景,空间站中的生活使他们成为了真正的呼吸命运共同体。人类的整体性、整全性在远离地球的太空中得到了充分的诠释。而在空间站中,我们会发现太阳和地球的既是中心的中心,也是边缘的边缘,中心和边缘这样的二元结构消失了,地球上的国境线也消失了。这其实是对人类各种意识形态纷争的批判与嘲讽。

刘永淳表示,从翻译上来看,林老师既掌握了全书细节,对语言的打磨和考虑也尽量做到了极致。从设计上来看,《轨道》是一本非常精美的小书,拿起来绝对不会累,也绝对不会有压力。从阅读体验上来讲,它完全不同于你读到的其他任何作品,书中的16章,每一个章单独拿出来都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书中的每一个人所设想的东西都是丰富的,既充满了细节,也充满了哲思。这本书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因为它视角不同。正如名画《宫娥》里不同寻常的奇妙视角,人类只有跳离地球,才会真正看到地球。书中以绕地球的16圈为章节,一会儿轨道上升,一会儿轨道下降。铺陈在眼前的,是各个山川大陆河流,狂风暴雨,包括台风的形成。人们可以目睹地球上发生的一切,一点一点的变化都尽收眼底。在太空中俯瞰地球,它仿佛一个温柔的动物,趴在那里呼吸着,你都不忍心去控制它。只有当我们回望地球时才知道我们是谁,才知道为什么地球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