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至右分别为汪涵委员、易鹰委员。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徐行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笑雪
2025年是“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发现30周年。1月13日,同为来自新闻出版界的省政协委员,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易鹰,湖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节目监制、主持人汪涵共同建议,以长沙简牍博物馆为文化轴心,联动周边天心阁及古城墙,提质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全球知名简牍文化综合体验中心。
易鹰向记者介绍,湖南是学界公认的简牍大省,其中长沙出土简牍总数超10万件。近30年来,长沙已完成10万余枚走马楼吴简、西汉简的科技保护和释文工作,饱水简牍保护经验在全国推广。
“简牍不简、冷门不冷、绝学不绝。”易鹰说,以长沙简牍博物馆为中心,长沙不断提升简牍文物的利用和“活化”水平,构建多元化传播矩阵,打造系列品牌。长沙简牍博物馆推出的“听见简牍”“简牍里的中国精神”“竹木载文明”以及原创展“大道至简——简牍里的中国精神主题展”等,在全国文博界具有一定影响力。
但易鹰也注意到,长沙简牍博物馆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配备、数字化开发等方面,仍然有提升空间,“长沙简牍藏在‘深闺’,未形成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
易鹰、汪涵建议,以长沙简牍博物馆改造为契机,联动周边天心阁及古城墙、白沙古井等历史文化元素,打造具有鲜明简牍文化特色的长沙历史文化街区。积极策划系列主题活动,推动形成以简牍为特色的世界级文化品牌。
易鹰、汪涵认为,要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探索数字科技运用,建设国家级文物保护实验室,打造长沙简牍元宇宙体验空间;建设线下“文化+科技+城市”的文化地标;推动线上文化出海,提升简牍文化的“自造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