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七日谈|到文化丛林中找到未来之门

有朋自远方来,邀约一起逛水亭门景区,朋友问,这城门为何叫“水亭门”,你可会作答?每天都要去府山公园遛弯,是否知道这古城之巅的厚土之下,掩映着城市的起源根基……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受,虽在衢州生活了许多年,但很难说是否全然了解这座城市的过去。

很多时候,家乡就像那些过年时才团聚的远亲,虽然面孔熟悉,但不曾敞开心扉,尽情深谈。

不妨停下匆忙的步履,深情凝望一下这片土地。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乡村,到底经历过怎样的过往?怎样才能推开那些重重的心门,抵达传说中的故园,聆听那些热血难凉的英雄传奇,重温无数平凡人的欢喜与悲歌,重启沉睡的乡土记忆?

对于这些问题,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新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柯城百村故事》一书,已然给出了答题的方向。

某种意义上说,《柯城百村故事》是由柯城区政协所发起的一次深入乡土肌理的文化记忆重建。该丛书集结了数十位作家、文史爱好者,一起将视野对准柯城区的每一处村落,越过山丘、踏着田垄,循着炊烟、敲开宅门,在巨变的山乡中,唤起在地村民钩沉昨日记忆,发掘风土人情和奇闻异事,在记录与写作中溯源乡土文脉,帮助公众重新解读脚下的土地。

透过这一文化盛举,还会让人想起,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大地上曾席卷过一次广泛征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编纂“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系列书籍的浪潮。当时,衢州也组建了1000多人的普查队伍,先后与8000多位讲述者面对面,采集记录下4954篇共590余万字的民间故事,其中有189篇被纳入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衢州市故事卷》出版。

昔日《衢州市故事卷》问世的背景不言而喻——改革开放春雷唤醒神州大地,农耕文明急速向工业文明转型,村落在逐渐空寂和衰退,民间文化记忆无奈退向被遗忘的悬崖边,一场民间文学的抢救行动由此肇始。

转眼30多年过去,《柯城百村故事》所面临的时代环境又发生了深刻转变。越来越多的村庄开始觉醒,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浪潮中保持乡土文化的独特性与连续性?此时,到田野间进行文化拾贝,发现人文之美,可以唤起人们对乡村文化的或浅或深的认同,重塑文化自信,让心灵真正回归,赋予新时代乡村一枚不忘来路的文化之“芯”。

翻阅《柯城百村故事》,既有口口相传的美丽传说,也有世代流传的家族秘闻;既有老树下巷子里的名人印记,也有夕阳残血的家仇国恨;既有地名里的诗情画意,也有岁月变迁的乡愁鸿爪。尽管书中已经汇聚了大量珍贵故事与记忆,但不可否认,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还有太多未被发掘的故事,太多等待值得倾听的声音。

愿更多人捧读此书后,心有所动,成为家乡故事的采撷者与扬声者,让故土的每一缕清风、每一段往事都能跃然纸上,流传四方。如此,我们亦能在这一程程的文化探寻中,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感知内心的脉动与归属。

有人说,中国的村庄就像一片辽阔的文化丛林,其中沉睡蕴藏着几千年来丰富多彩的文化物种,也隐喻和昭示着中国的厚重历史和未来之路。或许,《柯城百村故事》就是一扇矗立在衢州文化丛林中的未来入口,明天究竟是什么模样,掬一把故乡的泥土,扬在时代的风中,你一定能看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