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相互成就”的深意,守护民营经济信心|黄河时评

1月13日,济南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济南市市长于海田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入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完善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企业信心,让民营企业家敢干敢闯敢投。报告还提到:更好实现企业与政府双向奔赴、企业与城市相互成就。

这当然不是济南第一次将对民营经济的重视放进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比如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提到:民营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是推动省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们将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积极营造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的浓厚氛围,让广大企业家和从业者在济南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生活,全力以赴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如果将工作报告中的此番表态投射到当前针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大舆论场中就更能体会济南的此中深意。

2024年12月25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若再往前追溯,7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近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各地针对民营经济的利好政策频出,而关于如何守护民营企业的信心和预期的话题已成为从官方到民间的共识。

基于此,读懂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互相成就”,就要先读懂民营企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关系。

需要强调的是,针对民营企业的政策利好绝非“扶弱济困”那么简单。正如有学者论述的那样,民营经济,早已不只是“有益的补充”,在诸多富于竞争性的行业,民营企业已然代表了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众所周知,民营经济在我国素有“五六七八九”的佳话,即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可以说民营企业的兴衰已经嵌入一地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基石之中,对民营企业的关怀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是当前各地拼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

如果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放诸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全局来看,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本就是宏观经济中环环相扣的一个关键环节,它事关上下游的产业链、事关投资预期,也涉及无数企业员工个体冷暖的就业质量、消费活力,再由点及面地关涉到国民经济这个宏观汇流。

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加快推动校企协同创新,支持民营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共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加大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力度。

如果说推动企业与社会中坚力量协同创新是关乎未来的美好愿景,那么针对拖欠账款的预防和清理则是直接为市场主体带去实打实的信心,是畅通经济社会良性循环的必然之举,也能在遵守契约关系这个大框架中进一步提升地方公信力。毕竟,企业家创造财富,城市收获成果,这本就是相辅相成、须臾不可离的,而双向奔赴、相互成就下的尊重、平等、法治才是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最好的共生关系。

济南再次以相当大的篇幅和坚决的态度将对民营经济的保护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便是对这一根本逻辑的诠释与重申。

近年来,济南相继出台《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济南市“十四五”时期优化营商环境规划》《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多项惠企政策和法规,启动民营企业攀登行动计划;连续2年举办高规格民营企业座谈会,打造“海右亲清会客厅”,累计组织80余个部门和企业进行座谈,推动企业100余个诉求高效办理。梳理形成全市民间投资项目“三张清单”共3326个项目,其中在库纳统项目2403个、预计入库项目518个、谋划储备项目405个,及时掌握全市民间投资项目情况。围绕深化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重点任务,发布2024民营企业投资机会清单,优选127个成熟地块和23个楼宇……

有付出就有收获。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济南民营经营主体达152.6万户,占全市经营主体的98.6%。此外,济南市连续4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考核中获评“一等”,获得“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等多项荣誉。

我们相信,双向奔赴、相互成就下的济南与民营经济的故事,还将在未来的春天里继续拔节生长——乘风破浪、未来可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