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预约专业护士上门,在家即可完成打针、采血、陪诊、伤口换药、压疮褥疮护理、母婴护理等护理……据了解,“网约护士”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受到部分患者及家属的青睐,但仍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高龄、失能、失智、独居老年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不少老年患者行动不便,哪怕只是简单的换药或更换导管,仍需要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去医院排队、挂号等,耗时又耗力。在这种情况下,2019年,国家卫健委率先在北京、上海等六个省市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试点工作。自2021年1月起,该服务模式被推广至全国范围。截至2024年5月,全国已有3000余个医疗机构“网约护士”上线,让患者像点“外卖”一样,轻松预约专业护士,享受丰富多样的服务内容,不仅有助于让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减少往返医院的奔波,解决看病难题,提高生活质量,并为其带来心理慰藉,还有助于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缓解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的现状,让优质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就医体验。
从理论上讲,“网约护士”市场需求大,能让更多患者足不出户就享受便捷服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网约护士”知道的人少、用的人少、参与的护士也少,整体普及率较低。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网约护士”本身应具备至少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准入门槛较高,且在上门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个人安全风险,这使得相关从业人员人数有限。另一方面,不少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网约护士”不够了解,对其服务范围和优势的认知有限。此外,相关平台只为护士和患者双方提供信息,相关行业对各方权利与义务划分不够清晰,缺乏监管,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很难界定责任,导致患者权益受损。
“网约护士”服务虽然好评度高,发展前景广阔,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加快“网约护士”服务发展,还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明确的法律规范、完善保障机制,加强对平台的监督和管理;需要有关平台明确界定各方责任,做好风险规避,多种渠道宣传推广,使其更好解决家庭护理难题,实现“叫好又叫座”。(晋钰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