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定海的城市和农村,总有一处风景令人过目不忘。
43.9公里长的云顶仙乡公路,青山起伏,风景绝美;定海湾竹山门段,环境优美,生态宜居;黄泥岙、马目风车营、觅林古树园……新的打卡地接连刷新“生态颜值”。
去年以来,定海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污染防治攻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工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各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推动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向好,定海正在为舟山建设现代化海洋城市增添更多生态底色。
聚焦民生福祉提升生态环境“满意度”
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近日公布,定海区得分90.88,刷新全市历史最好成绩,并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排名第22名。
大力推进美丽定海建设,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定海结合全区工作重点,深入研究制定个性化年度任务,进一步健全联席会议、定期调度、预警督办等工作机制,形成全区齐抓共管局面,共同推动年度美丽定海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去年,定海实施东海百里文廊提升2.0工程,完成了拱琼台、龙渊壑、青石浪等景观节点的打造,使文廊成为一条美丽的山水画廊。跨越多座山脊的“云顶仙乡”对外开放,云顶公路与文廊低海拔部分互为补充,形成立体式游览线路。
“生态美”,引客来。植入古城文化、生物多样性体验、自然教育等基因后,文廊沿线催生乡野漫步、露营观星等乡村旅游模式,累计吸引市民游客超630万人次,打造生态共富“两廊”获评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共富最佳实践,生态文旅成效显著。
乡村风景如画,美丽城乡建设也加快推进。定海完成了6个未来社区建设、新申报11个未来社区建设项目,完成3个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全年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城中村生活污水纳厂处理率达100%,并被列入首批浙江省和美乡村农房、管线、村道“三大行动”试点县。
定海还编制了9个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48个各类村庄规划及建设指引,基本实现定海区“区级—乡镇级—村庄”三级规划体系构建。《定海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省政府批复同意,高质量规划编制引领高质量发展。
△海洋鸟类科普展示馆
去年8月,全省首家以海洋鸟类为主题的科普展示馆在东海云廊落成开放。互动式体验的VR区域、沉浸式观鸟的360°环幕系统……馆体复刻了五峙山鸟岛的模型,营造出身处五峙山鸟岛的意境。
在完成生物多样性本底排查基础上,定海加快实施物种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探索社区保护地(OECM)模式助力水獭保护经验入选2024年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入选“国家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亮相央视《朝闻天下》。
《定海“山—海—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价值转化项目》入选浙江首批“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工程,定海启动以鸟类、珍稀植物、水獭、小灵猫、义乌小鲵、江豚等珍稀保护物种和海岛特有动植物为代表的科普研学与保护体系建设,今年有望出成果。
△舟山跨海大桥虹架“山—城—海”
聚焦污染防治擦亮治理成效“显示度”
工作人员佩戴防毒面具,登船搜集磷化铝残药,装上专用车辆运往指定单位焚烧处置……去年,定海成功破解磷化铝闭环处置难题,为舟山粮食产业园健康发展消除了源头安全隐患,相关经验做法获省领导肯定。
磷化铝残渣是粮食随航熏蒸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危险废物,遇潮湿空气或水会产生磷化氢气体,剧毒且易燃易爆。定海委托高校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多次开会征询、专家论证,明确了磷化铝残药在货物卸载地收集、转移运输、无害化处置等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则。
去年,定海打好碧水、蓝天、清废净土等保卫战,强化污染防治,抓好问题整改,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打好碧水保卫战。定海全力提升区块污水处置能力,推进实施三江污水处理厂三期、三江污泥处理厂建设;全面实施城镇污水管网提升改造行动,全年累计完成全区污水管网排查81.2公里,新改建污水管网3.7公里,改造污水管网35公里,干公式镇获评全省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星级镇;积极推进湾滩监控平台建设,完成1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开展入河排口排查,形成全区入河排口目录清单5825个。随着治水项目的推进,碧水映蓝天已经成为定海一道靓丽风景。
推进舟山世纪太平洋化工有限公司油品储运企业码头油气回收装置建设,实现了企业的全流程、全链条“绿色化”改造;推进岸电使用,2024年全年岸电使用量105.36万千瓦·时,减少船舶靠港期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港口空气质量……定海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攻坚,打好蓝天保卫战,去年总计完成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制鞋、纺织印染等行业VOCs源头替代2家、末端治理39家。
在创建更高层次“无废城市”过程中,定海明确重点工作任务,打好清废净土保卫战。开展无废细胞建设,完成了18个无废细胞建设并申报;规范26家污泥产生企业处置去向,推动污泥转移处置运行省固废联单。在全市率先破题含油铁屑属性判定及规范化处置难点,创新建立含油铁屑监管制度,开展首批42家规上机械加工企业整治。
此外,定海还推进垃圾治理提质增效,创建省高示范小区21个、示范片区2个,217个居民小区实行撤桶并点,46条商业街区实行撤桶进店,推行“定时定点”投放清运模式占比均达到100%;创建2个宁静小区,建成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站3个,上线“广场舞一件事”模块,实现广场舞申请备案、投诉受理、实时监测和扰民处置全流程管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完成30分钟内火点处置完成率达5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达93%。
聚焦海洋经济提高服务发展“精准度”
“省低碳发展中心已确认交易结果,我们离试生产又近了一步。”去年8月,看到7.413吨氨氮排污权指标成功从宁波一家企业正式划转到公司,舟山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定海生态环境部门表达了谢意。去年10月底,舟山华康生物首条生产线——山梨糖醇生产车间顺利投产试运行,这一浙江省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如何取得氨氮排污权是华康生物在定海相关项目建成投产进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去年,定海将“筹集排污指标,保障项目建设投产”纳入“我为企业发展办一事”服务事项,为项目顺利投产铺平了道路。
“根据省相关政策,我们尝试跨市排污权交易,经过与宁波方面多次沟通,终于在宁波海曙区一家企业找到了富余指标。”定海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说,这也是舟山达成的首单甬舟一体化跨地市排污权指标交易。
去年,定海积极开展总量调剂和排污权交易工作,全面促成全市首例排污权跨市交易和跨县区调剂,完成8个重点建设项目总量保障。规范排污权电子竞价交易,8家企业取得15项相应的排污权指标。推进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完成7个减污降碳项目建设。
环保暖企服务,打通项目建设梗阻。去年以来,定海持续提升环保服务质效。深化企业指导员机制,为54家重点企业开展组团式、专家式、“群帮一”环保专项服务,累计服务企业200余家次。
把企业合规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解难的重要举措,定海生态环境部门去年向排污单位下发学法积分建议书43份、行政合规建议书(守法建议书)43份,通过线上“学法积分”“环境医生”,线下“课堂培训”“环保指导员”等服务,提升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将违法行为查处转变为预防违法行为发生,刚柔并济助力企业绿色健康发展。
△2024年“一带一路”国家驻华使节自行车系列赛
聚焦党建引领铸就生态铁军“专业度”
去年,在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定海以打造一支高效、专业、廉洁的生态环保铁军为目标,深入推进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严格执行《定海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试行)》,压实“三管三必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体系。全面落实生态环境督察制度,推进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合力推动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持续推进“党旗红引领生态绿”党建联盟共建活动,通过“赛马亮绩”擂台比拼等形式,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全年开展“献良策、亮实绩、争标兵”党建主题活动,通过晾晒重点项目、比拼工作实绩,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
深化行政审批等四个清廉细胞建设,制定入企服务监督管理“双清单”,打造“定有清风·绿色先锋”清廉品牌,以勤廉并重的干部队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锚定“绿色发展看舟山”目标定位,持续推进“绿剑2024”生态环境执法专项行动。通过狠抓“两打”和各领域专项执法,聚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着力解决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
过去一年,定海生态环保队伍还积极适应机构改革大势,整合执法资源,强化执法证件管理,确保应持证人员持证率达到100%。推动生态环境工作重心下沉,建立完善与镇街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实现执法监管全覆盖。通过运用无人机、红外摄像机等现代化手段,提升了执法效率和准确性。
做强党建品牌,全力铸造生态环保铁军。新的一年里,定海生态环保队伍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和党风廉政建设,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化执法能力建设,持续提升执法效率和准确性;优化服务指导,助力企业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治理,共建美丽家园。通过实施一系列有力措施,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绿色共富目标的实现作出新更大贡献。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市生态环境局定海分局提供
记者:吴建波
通讯员:乐最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