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20元造出知名大学“官网”,克隆网站骗局为何屡禁不止?

钱江晚报 2025-01-14 17:27:38

潮新闻客户端特约评论员胡欣红

据央视财经消息,一段时期以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投资”“退费补贴”“消费充值”“证件办理”“期刊征稿”等幌子,假冒有关部门、单位的官方网站平台,实施诈骗活动,迷惑性很大,令消费者防不胜防。

网络时代,网站基本上是各个部门、单位的标配,仿冒网站的乱象也随之滋生。前不久,一篇带有“人民网”标识的文章《低俗炒作博眼球,爆“瓜”文化不可取》在网上传播,但警方发现该文系不法人员杜撰。造假竟然嚣张到假冒主流媒体,刷新了公众的认知,舆论一度为之哗然。

不法分子克隆网站,当然是瞅准了其中的“商机”。如今网页制作技术普及度较高,掌握基础计算机知识和网页开发技能的人就能进行网站克隆。利用浏览器开发者工具可获取网站源码,经过简单拷贝、修改,就能搭建出外观相似的网站。同时,网络上还有大量开源代码和模板可供使用,进一步降低了克隆网站的技术难度。

克隆网站除了人力成本外,域名注册和服务器租用费用都较为便宜,一些不良商家还推出低价套餐,包含网站制作、维护、域名、服务器等服务,使得制作克隆网站的经济门槛大幅降低。更可怕的是,其背后已然发展出一条成熟的“产业链”:只需花费几百元、几千元,无需提供任何个人身份信息、无需备案,技术人员即可按照客户需求制作违规网站。央视记者只花费了20元就制作了“郑州大学”的山寨网页,该网页与郑州大学的官网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将原有的联系方式进行了替换,只要用户访问了这种网站,很容易就落入陷阱。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对假冒网站等各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最高法最高检出台了相关的司法解释精准锚定其违法犯罪行为特征,网信办、公安部等相关部门构建了监测发现、协同处置以及违法线索收集等机制,以最快速度掐断不法分子的作案途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网络世界规模庞大且信息更新迅速,克隆网站数量众多、分布广泛,采用频繁更换域名、服务器地址或隐藏手段等逃避监管,加之这类网站服务器常位于境外,且往往针对特定主体定向传播,隐蔽性强,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另一方面,虽然有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侵权、诈骗等行为进行约束,但在某些细节和新兴问题上,法律还存在滞后性和空白点。这使得部分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在法律边缘试探,即使被查处,处罚力度可能也不足以对其形成有效威慑。

值得一提的是,克隆网站骗局之所以屡禁不止,除了技术和监管层面的因素之外,也与“需求”旺盛密切相关。如果不是一些人想花点钱走“捷径”,不法分子怎么可能有机可乘?没有了市场,这样的黑灰生意怎么可能形成“产业链”?

面对李鬼网站大行其道,相关部门固然要发力,搜索引擎也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很多人在网上搜索相关单位官网时,“以假乱真”的钓鱼网站往往占据显眼位置,而真正的官网却被排在很后面,甚至“隐入尘烟”。搜索引擎要把好“技术关”,持续完善搜索机制、优化网站推荐机制,从源头上杜绝山寨仿冒网站被推荐。此外,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保持警惕。多方合力,才能铲除克隆网站骗局的滋生土壤。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