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14日讯(记者金文兵)肉圆子,寓意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红红火火,这是武汉人春节餐桌上的“第一道大菜”。1月13日,在汉阳区太子湖北路,长江日报记者老远就能闻到的一股炸肉香,来到升官渡黄焖圆子店中,只见3位师傅用手挤出一个一个肉团、放入油锅紧张炸制,顾客排起长队、等着热乎乎的圆子出锅。
程先生专程开车从光谷过来,买了20斤肉圆、5斤香菜马蹄圆子,“家里长辈就喜欢这样的正宗老味道,我们跟着品尝后也爱上这一口”。
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武汉人管“吃酒席”叫“吃元(圆)子”,素有“无元(圆)不成席”的传统习俗。武汉圆子这种传统美食如今也被年轻人接受,通过线上平台、超市等走向了全国各地。
口感“蛮抛、蛮闪”的升官渡黄焖圆子,“越煮越鲜”的黄陂三鲜的肉圆子……武汉人吃圆子的样式百搭,口味上又“刁巧”。其中的藕圆、糯米圆子等清淡口味,很受年轻人欢迎。
刚起锅的肉圆,色泽金黄,外壳略带脆性,咬一小口,在嘴里快速咀嚼几下,鲜肉味带着微微的姜葱香就充盈口腔。
“这就对了,这就是肉圆的本味了。”做了33年圆子、今年67岁的升官渡黄焖圆子老师傅贺祖茂满脸笑意,“炸好后大口开吃,这是好多武汉小伢春节时最期待的事。”
黄焖圆子,是武汉人对于肉圆的一份特殊尊重。焖,一种烹饪技法,只带少量汤汁,使食物的味道更加浓郁;黄,其实是以酱油调汁,通过勾薄芡,也就是行家所称的“玻璃芡”,让肉圆颜色更加黄亮。
有的武汉人家在黄焖时还会放入黄花菜、黑木耳,荤素搭配,多添颜色;有时还“调”(diào)入一点白糖,以增加菜品色泽,丰富它的口感。
据了解,武汉黄焖圆子制作技艺,已列入武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意味着,你吃入口中的,除了肉圆,还有“非遗”文化。
90后、00后爱吃圆子吗?面对记者的疑问,贺祖茂笑呵呵地答道,“吃啊!不光吃,还喜欢挑着花样吃,挑着口味吃。”
在肉馅中加入马蹄(荸荠)、藕丁、萝卜丁等植物食材,是武汉人的一种偏好。贺祖茂在肉馅中加入马蹄丁和香菜丁,“这种香菜马蹄圆子,年轻人很喜欢”。
顾客刘女士试尝了这种香菜马蹄圆子后,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她的感觉:“先是闻到一股香菜特有味道,入口后又感受到荸荠的清甜,再加上圆子的肉香味,口感很特别,让人吃了还想吃。”
另一个油锅中,正在炸制黄金藕圆。正如武汉人爽朗性格一样,它的做法蛮“撩撇”:选用蔡甸地区出产的九孔莲藕,搓成藕泥,将其中的藕汁熬煮成藕糊,再拌入藕泥中。藕泥团成团,蘸上稻米阴干后炒制的“炒米”,入锅油炸,成品外观金黄,口感焦脆,伴着甜丝丝的藕香,深受年轻女性喜欢。
(参与采写: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