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记者随上海援藏干部,定日县教育局副局长、定日县二中校长汪海鲸前往地震重灾区曲洛乡措昂村。路边的土球场上有一群孩子,记者远远地朝他们挥手,孩子们也立即挥手致意。
众多幼稚的脸庞中,一个孩子把手伸得老远,主动和汪海鲸握手。“汪校您好!”他有一种滑稽的老练感。他叫白马,孩子中的“头”,穿着破洞牛仔裤,两颗门牙雪白。白马跟着我们走,七八个男孩前呼后拥。白马有一个绿色的足球,边走路边颠球。援藏干部带来了两个新球和一支打气筒,白马接过来紧紧地抱住。
安置点的孩子有一支球队,叫“牦牛队”,八年级的白马是主力队员。“我们喜欢牦牛。牦牛太猛了!”旁边的空地就是孩子们临时的足球场,球门也是自己动手制作,几块石头垒成。
牦牛队的教练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急心理救援队的谭惜仁。安置点和球场间隔着219国道。谭惜仁告诉孩子:“晚些我带你们回家,在这之前不许自己过马路。”白马喜欢谭姐姐,他说:“你刚来的那天,和我们做游戏,我以为你很快就会走。你留在这里,我好开心!”
定日有很多孩子喜欢踢足球。1月10日,上海援藏定日小组干部朱冬锋、汪海鲸前往震中长所乡森嘎村,发现很多男孩子在空地上踢球。高原的天空湛蓝,足球高高飞到空中,画面很美。援藏干部意识到,在震后的惊惧和不安中,足球成为孩子回归日常生活的锚定物。
2024年,上海申花俱乐部教练沈龙元、王赟曾赴定日指导学生踢球。为了给震后的孩子一份激励,在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联络组的支持下,朱冬锋联系了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第二天,申花队的沈龙元、王赟、于汉超、吴曦、高天意、陈晋一、若昂·特谢拉发来了视频祝福。随后,援藏干部再次来到森嘎村安置点,把上海申花的祝福带给小朋友,并带来了新足球。
这两天,白马家已经从帐篷搬进了新建的板房,可以自己做饭了,这是回归正常生活的一大步。
告别白马,汪海鲸又去牦牛队队长强巴丹增家里探望。他家还住在帐篷里。邻居们聚集在帐篷前的空地,从三蹦子上卸下大米、食盐、服装、白菜。强巴丹增身板很壮实,弟弟丹增顿珠瘦小些。汪海鲸上次来的时候,丹增顿珠对他的单反相机产生了兴趣。汪海鲸就让他拍了很多照片。汪海鲸说:“我们认识的,对吧?你还用相机给我们拍照呢。”丹增顿珠笑了,把脸埋在手臂里。
牛粪炉升起了烟,氆氇毯子垫在身下,安置点这个临时之家充满了温暖的气息。不远处,各种重型机械已经就位,板房建设的进度不停。没几天,强巴丹增一家也将住进更暖和的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