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创世纪》”来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1-15 15:33:45

▌蔡辉

“通过临摹,大家对传统的认识深入了,不像我们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都崇尚西画,认为中国画不科学,通过临摹才知道中国画的水平那么高。”画家陈谋说的是大名鼎鼎的永乐宫壁画。

1958年9月,还是中央美院学生的陈谋在陆鸿年等老师带领下,赴山西芮城参与永乐宫壁画第二次临摹工作,这是永乐宫搬迁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建设三门峡水库,不得不将位于库区的元代古建永乐宫挪到20多公里外,可永乐宫中的壁画怎么办?特别是其中三清殿壁画,是我国现存古代壁画的巅峰,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稍有不慎,即成千古罪人。

1965年,搬迁工作结束,该项目被认为是中国文物保护史上的一次创举。

如今,永乐宫壁画与敦煌石窟一样,是美术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必修内容,它推翻了“敦煌之后中国人物画走向衰退”的误会。永乐宫壁画以惊心动魄的壮美,震撼着每一个见过它的人,被网友们推为“中国版《创世纪》(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之一)”。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版《创世纪》”已来到北京。从1月12日起,至8月31日止,“观妙入真——山西永乐宫文物精粹暨数字艺术大展”在国家图书馆举办,同时展出的还有宋德方石棺、宋德方刊刻《玄都道藏》、吕洞宾坐像等珍贵文物。

怎样读懂永乐宫壁画?它与吕洞宾信仰的关系如何?宋德方又是谁?……凡此种种,值得钩沉。本文主要依据学者高翠凤的论文《复原——永乐宫壁画搬迁始末》。

永乐宫三清殿壁画(局部)

比儒家更热心讲孝道

欲知永乐宫,先知全真教。

全真教是金代王重阳所创,一改唐代三教冲突不断的积弊,力主“太上(老子)为祖,释迦为宗,夫子(孔子)为科牌”的“三教合一”。

全真教重孝,比儒家还积极。据《元史》记载,一次闻巨雷,成吉思汗问丘处机该怎么应对,丘处机回答:“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畏天威,明孝道,以治天下。”成吉思汗深以为然。

对旧道家主打的长生术,全真教反而不太热心。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说:“吾宗所以不言长生者,非不长生,超之也。此无上大道,非区区延年小术尔。”

全真教的修炼方法也学儒家,“以藏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之宗”“涧饮谷食,耐辛苦寒暑,坚忍人之所不能堪,力行人之所不能守”。

据学者徐苹芳钩沉,全真教初期主要人物均出身不凡,王重阳“家世咸阳,最为右族”“以财雄乡里”,他的弟子马钰有“千金之产”,弟子刘处玄的爷爷、父亲都是武官,弟子丘处机“家世栖霞,最为名族”,弟子郝璘“历代游宦”“家故富饶,为州首户”……在基层社会中有根基,又有信仰,常能号令一方。所以金朝、蒙元、南宋都曾争取全真教。

此次大展中有宋德方石椁。宋德方是丘处机之徒,是西行见成吉思汗的18弟子之一。石椁两侧刻孝子故事,北宋墓中此类雕刻图案甚少,直到金代大定(1611年)后才多起来。宋德方的石椁证明,孝子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或是全真教的功劳,而非儒家的。

宗师的错误看不懂

宋德方(1183-1247年)是莱州掖城(今山东莱州市)人,字广道,号披云真人。“12岁,拜刘处玄为师”;后被玉阳真人王处一(也是王重阳的弟子)度化,得道士籍;最终拜在丘处机门下,即“三灯传一灯,一灯续三灯”。

丘处机曾对众弟子说:“已后扶宗翊教之事业,汝等皆不可及。”还建议宋德方:“汝缘当在西南。”据学者侯慧明钩沉,1232年,受胡天禄之请,宋德方为其主持醮事,开始在山西传教。胡天禄初期是必阇赤(负责文书的官员),与耶律楚材同僚,后行省于平阳(治所在山西临汾)。

在山西,宋德方主要做了四件事。

一是广收门徒,“上至王公大人,下至山野隐逸,无不闻之者,至于面其识者,亦十八九,其所养又发为如彼之事业,其门人亦数千余”。

二是编修、刊刻《玄都宝藏》,共收道家著作一万八千余种,仅招募刻工便达500多人,后元世祖忽必烈好佛,至元八年(1271年)下令焚毁《道德经》之外的所有《道藏》雕版,《玄都宝藏》遗本成了稀世之珍,也在此次大展中展出。

三是开凿太原龙山石窟,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道教石窟。

四是大建道观,“自燕齐及秦晋,接汉沔,星分棋布,凡百余区”,其中建在山西的便有十多处,永乐宫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处。

宋德方一生勤勉,三次被皇家赐以封号,可他的石椁上刻有“墓主人夫妇开芳宴”和“墓主人游归图”,当时道士不可结婚,元帝曾下令:“道士有妻者悉给徭役。”“籍僧道有妻者为民。”实在不理解,为何一代宗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李后主嫌吕洞宾长得丑

也许,密码就藏在永乐宫中。永乐宫祭拜的是吕洞宾。

吕洞宾是一个奇怪的神仙:他被元帝封为纯阳孚佑帝君,却一直是书生打扮,不穿帝服;他的出生地至少有三种说法,即西安说、岳阳说、永乐(隶属于山西芮城)说;他是如何成仙的,也有多种说法;儒家称吕洞宾为“吕祖先师”,佛教称他为“文尼真佛”,道教称他为“北五祖”之一,在三家都有职称……

记吕洞宾生平的道教典籍多,却彼此矛盾,好在上世纪90年代在河南孟津发现吕洞宾之父吕让的墓志,可见吕家世宦,祖先吕子臧曾在隋末任登州刺史,高祖吕諲在唐代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第三宰相),曾祖吕延之当过浙东节度使,爷爷吕渭是礼部侍郎(礼部副部长),父亲吕让是海州刺史。

《道藏》记,吕洞宾自幼聪敏,却屡试不第,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才中进士,已64岁,在五峰、庐山等地当过县令,后经钟离权劝告,弃官从道,入山西芮城的九峰山修炼。

履历平淡无奇,为何吕洞宾能成“爆款”,八仙中仅他有专庙?

学者谭佳英在《吕洞宾图像的谱系学考察》中发现,早期吕洞宾的形象极差,“面黄白,鼻耸直,左眼下有一痣,如人间使者箸头大,常着白襕衫,系皂绦”。因吕洞宾发愿“必度尽众生,方愿升上界”,常混迹市井,扮成普通人,测试人们的诚意。

宋初民间流传着大量吕洞宾的显化像,“不修边幅,粗俗不堪”,且“身长五尺二寸”(1.65米),到处搜求吕洞宾神像的南唐李后主都嫌他丑陋,“使工访别本而图之”。

宋德方抓住了机会

到了宋代,吕洞宾的形象开始雅化。一是他科举到老,让基层知识分子产生共鸣;一是成了大IP,人人想搭车,据学者景安宁钩沉,“太祖时,吕洞宾已经被视为神仙;五代北宋初吕洞宾像广为流传”。

吕洞宾变成“双眉斜飞入鬓,眼尾也同样斜向后挑,鼻如悬胆,尤其是三绺黑须,是吕洞宾形象中最突出、保持最久的外貌特征”。好事者还根据吕洞宾提出的修炼方法:“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真给他配了一把宝剑。其实,吕洞宾的意思是应该修炼“内丹”,不要执着于外在的“剑”。

明朝中期以后,吕祖降乩在全国各地兴起,“其显化几千遍矣,其立诵设集不啻千万言”,明代道教居士邓志谟创作出《吕祖飞剑记》,共14回,吕洞宾在第4回就练成飞剑,晋级为剑仙。

故事越编越离谱,到后来,民间又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称他下凡,遇民女白牡丹,竟一度被诱惑,最终斩断凡缘,回归正果。

编派吕洞宾,因他不是天生得道,而是后天练成,更亲切,也更有人味,大家把自己想犯的错安在他身上,体现出市场经济发展后,人们对娱乐性、故事性的追求。

宋德方抓住了机会,永乐宫本是唐代李氏家庙,后成吕祖祠,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野火延之,一夕而尽”,宋德方立刻站出来要求重建,1247年开工,1358年完成,费时110多年,“差不多与蒙元相终始”。果然,吕洞宾从此被公认为全真教的神祇。

吕洞宾的不拘小节、平民化因素,可能也影响了宋德方对石椁的选择。

出自民间画家之手

吕洞宾信仰散发出的世俗精神,让永乐宫壁画更动人。其中三清殿壁画高4.26米,长94.68米,上绘280多位神仙,皆与观者平视,而非高高在上、俯视众生,每个神的表情都不同,都有自己的性格,从勾陈大帝的眼神中,看不出其他帝君的影子。

西洋版的《创世纪》问世晚、面积小,诸神远离众生。体现出东西方的不同理解:米开朗基罗试图恫吓观众,让人因畏生敬;中国版《创世纪》则靠个性魅力折服人们。

西方的《创世纪》立体感强,它是“湿壁画”,不等墙面砂浆凝固,直接作画,色透墙中,干透才知效果,画错只能铲掉重来,对画师要求高,且砂浆粗粝,近看不精致,远看完美。

东方的《创世纪》强调笔意,画前先设“地仗”,即用碎麻、胶土、白沙、粗泥等打底,模仿纸面效果,为求细腻,宋元开始掺入棉花,更显厚重。三清殿壁画采取线勾加平涂上色的画法,通过追求平面感,突出线条,有的细线长达3米,需极高的造型能力、稳定性,才能用一根线呈现出一个面。

永乐宫壁画出自民间画家朱好古的徒儿、徒孙之手,而三清殿壁画应是朱好古亲笔,可惜史书只记寥寥几笔,称他“善画山水与人物,工巧,宛然有生态”。

学者陈心越认为,朱好古胜在“捻子活”,即将猪鬃绑在木棍顶端,模仿毛笔,无法提按,但线条雄浑,“可以拄得很长”,画出“吴带当风”的神韵。

中国版《创世纪》与西洋版《创世纪》虽不同,却都是人类文明璀璨的花朵,呈现了人类的向往、追寻、超越与爱,是心灵的狂欢与沉醉。

搬迁靠的“土办法”

抗战期间,日本人水野清一、日比野丈夫曾到山西永济寻找永乐宫,未能找到。1949年后,全国展开文物普查活动,1952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突然报告:永乐宫仍在。

1956年,为治理黄河,永乐宫被迫搬迁。因缺乏处理壁画的经验,曾希望捷克壁画修复专家克拉尔教授到永乐宫考察,但他要价太高,揭取方法又不适宜中国壁画,最后决定“采用传统土办法揭取”。

为保留图像资料,先后三次派画家、美院学生临摹永乐宫壁画,并请人民画报摄影师拍照,但“拍照非常困难,桌子摞桌子的,他直发牢骚”“因为当时的相机是单孔透视,单孔透视拍得都是周围大一些,中间小一些,而且它也比较模糊”。

在工程进度的催促下,最终将原壁画精心裁切成一个个小方块,挪到新址,重新拼装成整体,基本恢复了原貌,但也留下遗憾。正如参与临摹的王同仁所说:“一块一块分切下来再搬到新址重修,总是残的东西了,绝对是伤筋动骨了,线条还有那么流畅?补的人是什么人,你又不是元代画家,不是元代画工,是不是那么高明?肯定留下许多遗憾。”

拼回去后,线条接不上处,只能手工补绘,当时条件差,国画颜料都是化学染料,不如原矿石色鲜艳,且“壁画将来还得麻烦,还得重修,它变色会越来越厉害”。更遗憾的是:经历千辛万苦,水库建成后,永乐宫原址并没被淹没……

无数人曾经的奋斗与坚持,托起了转瞬即逝的眼缘,对于“观妙入真”,应加倍珍惜。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