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黔行创新有我丨贵州省两项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加强生态保护探索推广经验

近日,“草海水生生态系统退化诊断与恢复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和“喀斯特成矿带土壤及地下水重(类)金属污染成因、源头阻断及耕地安全利用技术与示范”项目,两项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启动,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开展实施。

其中,“草海项目”将针对目前草海存在的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持续监测和全面诊断,为草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草海是贵州省唯一一个面积大于一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也是黑颈鹤等珍稀鸟类的栖息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草海项目负责人陈敬安介绍,“最近几年来,草海出现了水体混浊和沉水植物消退现象。项目主要的目的是‘诊断病因’‘开出药方’,最终在示范区里面实现(水体)透明度提高一倍,水质达到III类水质,沉水植物恢复,覆盖度达到60%以上。”

“喀斯特项目”将以喀斯特区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绿色修复为核心,创建形成相关技术体系和防控模式。

“贵州是全球喀斯特分布最广的地方,这种地质背景矿产资源很多,地表和地下是连起来的,成矿带附近的人类活动会造成地表污染和地下污染连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喀斯特项目负责人冯新斌介绍,“项目把土壤跟地下水综合起来考虑,选一些矿区做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协同修复,为我们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记者王昱雯陈鹏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