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患者来讲,对煎中药的认知就如同煮饭,煮熟了多煮会儿就好。其实,煎中药还是有很多学问的,煎药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如果方法不对,轻则影响疗效耽误治疗,重则会产生副作用影响健康。那么,中药到底应该怎么煎呢?
首先,选择合适的煎药锅。
一般情况下,宜选用砂锅、陶瓷锅、玻璃锅,不要用铁锅、铝锅,以免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
其次,正确浸泡药材。
煎药前,应将药材用凉水浸泡,一般半个小时以上即可,如果有生姜、大枣等药引的,也需要一起放入浸泡。加水量一般需要没过药材三横指左右,但是也要根据药物的多少酌情增减。浸泡期间,不用淘洗中药。
第三,掌握火候时间。
先大火急煎,一般在煮沸腾10分钟后,改小火保持微沸20分钟即可。煎药时一般不要盖锅盖。
第四,煎出适量药液。
一般情况下,煎出药液的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而变化,成年人一般每次煎出200毫升左右,16岁以上者可以参照成年人的量,12至16岁一次150~200毫升,8至12岁一次100~150毫升,5至8岁一次50~100毫升,3至5岁一次30~50毫升,1至3岁一次15~30毫升,0至1岁一次10毫升。
另外,一般情况下,一天煎一付药,一付药煎两遍。如果不小心熬干锅,要把药倒掉,换一付药再煎。在冰箱冷藏的中药液,服用前一定要煮沸晾温再服,切勿冷服。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些药需要“先煎”,有些药需要“后下”,有些药需要“包煎”,有些药需要“久煎”。这些特殊情况,医生或药师都会有特别的交待,患者煎药时一定要注意遵医嘱操作,以免影响疗效。
本文部分知识来自《我想问中医——100个实用中医小知识》。该书由朱为康、徐静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务保障中心供稿作者陶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