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月16日电(记者杜燕徐婧)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贡献日益突出。正在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多位政协委员围绕民营企业向“新”而行、韧性发展建言献策。
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1085.7万户增长到2024年5月底的5517.7万户,10余年间增长超4倍;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建议国企民企优势互补,强化产业链韧性
来自科技界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谈到,民营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不能忽视长期存在的企业转型升级困难、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等问题。
他建议鼓励民营企业特别是独角兽、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佼佼者,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组织协调能力、精准配套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要推动国企民企优势互补,强化产业链韧性。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导民营资本投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完善混改机制,探索高水平的国企民企新型合作模式,结合国企的稳定性和民企的灵活性,实现更高水平的分工协作。
他提出,要整合产业链供应链数据资源,改善信息孤岛化、碎片化现象,提升数据传输和企业协同的效率。搭建关键产业链供应链态势感知体系,实时监测预警风险。建设协同发展平台,引导企业实现技术共享、人才培养与资源协同,形成稳定持久的产业链供应链关系,共同抵御外部风险挑战,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建言重要领域前瞻布局,打造未来产业增长极
近些年,北京市统筹谋划、系统布局,加快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发展。来自科技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平认为,北京打造未来产业增长极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原创性、颠覆性技术产品应用场景有待进一步拓宽,政府、公共机构、大型国企等主导的场景开放合作仍不足,一些重大场景民营企业较难参与。同时,北京中小企业的创新体制机制仍需要继续完善。
李平建议,加快构建前沿技术的应用场景,孵化新领域新赛道。基于已经锚定的十大应用场景重点领域,及时发布应用场景技术需求清单,主动谋划向中小企业提供场景机会;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前沿技术应用创造市场空间。鼓励由行业龙头用户牵头的市场化应用项目,精准解决底层技术成果在具体行业中的实施难题。
李平还建议设立专项发展基金,通过采用“揭榜挂帅”等机制,围绕自主可控底层技术形成成熟的应用解决方案,并在全国范围快速进行推广;加快科创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在前沿领域建立相对快速和高效率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强重点领域重大技术变化监测预警;建立针对前沿技术发展的营商环境评价制度,从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科技金融、人才、放管服改革等环节,打通现有政策体系。
建议编制民营经济发展规划
近年来,北京市民营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推动首都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创业、增强市场活力的重要力量。来自北京市工商联界别的政协委员、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政和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李志表示,尽管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当前北京市的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市场竞争加剧、人才短缺等。
他称,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层面的系统谋划和精准施策。建议专门编制一份科学合理的北京市“十五五”民营经济发展规划,对于明确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北京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提出,在编制北京市“十五五”民营经济发展规划时,应明确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主要任务包括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在保障措施方面,应建立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等。
此外,李志起建议,北京市尽快建设首都民营经济博物馆,通过梳理首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展示成就风采、弘扬企业家精神,并促进交流合作,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