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陈雪碧
1月1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干字当头勇挑大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刘振杰介绍,省农业农村厅把盐碱地综合利用,作为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的重要举措,深度挖潜、梯次开发、多元利用,推动各项任务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坚持把盐碱地综合利用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落实,参与编制了《山东省盐碱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印发了《山东省盐碱地农业综合开发利用行动计划》《山东省盐碱地生态渔业发展规划(2022—2030年)》等专项文件,并将盐碱地综合利用列入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加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等重要文件,逐步构建起既有宏观规划引导,又有专项文件支撑的盐碱地综合利用政策体系。
盐碱耕地改造提升持续推进。结合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开展全省盐碱地专题调查。目前已完成全部88个县、近2万个样点采样化验工作。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点在东营、滨州等黄三角区域,着力完善盐碱耕地基础设施,推进田间灌排、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防护等工程,切实提高农田压碱排盐、抗渍抗旱能力。坚持试点先行,指导东营市、滨州市高质量推进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
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成效显著。组建山东省盐碱地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汇集全省盐碱地改良、耐盐碱作物筛选等领域专家,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建成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搜集保存耐盐碱种质资源3.5万余份。建设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筛选培育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系)60个。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耐盐碱大豆品种试验审定,遴选4个耐盐碱大豆新品系进入生产试验。耐盐碱小麦、玉米、花生、马铃薯等作物选育,均取得了系列进展。
多方参与多元利用格局加快构建。积极推进盐碱地特色农业融合发展,打造沾化冬枣、黄河口大闸蟹、南美白对虾等特色产业集群。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盐碱地综合利用,引导土发集团、国网电力公司等国有企业,在盐碱区域协同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土壤改良等项目。在北京举办山东省盐碱地综合利用成果推介暨“好品山东”农产品进京活动,全方位展示山东深入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成效,赢得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