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陵五强溪镇:青山绿水中又见炊烟用心用情书写“民生答卷”

山河错落有致,人间烟火如常。隆冬时节,走进沅陵五强溪集镇,街道宽阔整洁,年货琳琅满目,早市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谁能将这番景象与半年前洪水肆虐的集镇联系到一起?

五强溪地处沅陵县东北部,沅水自镇西辰塘溪村入境,流经集镇中心、夸父山村,由镇东唐家坪村界首流入桃源县,境内河道长25千米。2024年“6·22”洪灾发生后,五强溪镇始终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全力努力下,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推进灾后重建。同时,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上台阶、创新绩、见成效,交出一张亮眼的“民生答卷”。

推进乡村振兴筑牢民生之本

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收入差距、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强溪正阔步迈向新征途。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镇常态化开展监测预警和动态管理,建立了有效衔接工作机制。对1746户十二类重点对象“一户一画像”,把基本情况“画清”、把收支细节“画透”、把主要困难“画准”。截至2024年12月,共识别纳入监测户31户70人,做到早发现,早帮扶。

产业就业持续巩固。五强溪镇加强脱贫户、监测户发展产业和就业支持力度,积极履行了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贴息政策,2024年度完成贴息692笔,极大地推动了脱贫户、监测户产业发展。

同时加强脱贫户监测户就业信息管理,坚持动态摸排脱贫户监测户务工数据,深入了解务工人员结构和就业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及时对接本地企业、合作社等用工需求,常态化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共计为1384人申报务工交通补贴496600元。2024年脱贫户、监测户务工人数共2236人,其中护林员58人、乡村公益性岗位187人,确保务工规模总体稳定。

提升居住品质重建宜居家园

自6·22洪灾以来,五强溪镇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立足“民生为本”基本理念,在涉及基本民生设施恢复项目上不遗余力地投入。

住房保障方面,全力推进因6·22洪灾受损房屋重建工作,共摸底205栋,有其他安全住房且无意愿新建维修的68户,目前已开工135户(已竣工134户),受灾群众住房安全基本保障。

安全饮水方面,镇党委、政府和各村居采取统一采购管道,发动各村居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开展恢复重建,共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恢复供水管道96256米,恢复水源点96个,新建水源点38个,全镇受损的156个组全面完成饮水管道和水源点恢复,安全饮水基本正常。

道路交通方面,截至2024年12月,已全部完成第一批“以奖代补”灾毁公路重建项目共设计312个灾毁点施工,总金额885.31万元。第二批通组公路“以奖代补”灾毁公路重建项目共设计109个点,总资金267.27万元。目前工程正稳步推进。

唐家坪村水稻产业耕种图片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方面,涉及该镇集中连片受损严重的已纳入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5个,面积达1707亩。全面完成了7个山塘维修、5个护岸工程、5个灌溉渠道等以奖代补水利工程恢复重建。全镇所有水利水毁设施恢复重建工程总投入资金287.35万元。

优化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五强溪镇不断加强优质服务供给,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教育保障持续巩固。深入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不失学辍学。2024年全年教育资助学生1022人676892元。雨露计划资助258人次387000元。

基本医疗保障持续巩固。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全镇完成脱贫户监测户四类慢病人员签约657人次,其中高血压签约443人次,糖尿病签约140人次,重性精神病签约70人次,肺结核签约4人。全镇2024年监测户脱贫户农合参保率100%,监测对象参保费用按政策标准补贴到位率达100%。

保障民生之需。完成养老认证5430人;完成一残二级人员全额代缴186人;完成低保身份人员全额代缴222人;完成医保参保缴费人数18863人,其中享受政府全额资助人员478人,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保应保尽保、积极推进。加强老年优待和留守儿童关爱,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全镇80岁以上高龄老人689名,发放高龄老人补助金13.562万元。开展适老化改造工作,共完成适老化改造100户,适老化改造满意度达100%;着力做好退役军人优待抚恤、涉军维稳工作。

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困难对象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动态管理”。完成残疾人到期换证、办证15人,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开展送货上门服务21次。开展低收入群体家庭经济状况核查走访194户,共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52.4万元,使困难群众能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基本生活有保障。

从教育到医疗,从破碎到重建,从就业到养老……每一项举措都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每一分努力都旨在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在五强溪,一幅温暖幸福的民生图景正徐徐展开。(瞿云邓嘉利李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