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重要源头,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载体。宝安区七届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壮大经济发展“新能”。
把握好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坚持让创新更好赋能产业,让产业更好激发创新,宝安积极融入深圳科技创新发展格局,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实现应用创新向源头创新拓展、单一创新向联合创新升级、竞争创新向共享创新转变,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新新”向荣。
安诺机器人为高交会观众调酒。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创新的重要主体。
在宝安,得益于区委区政府长期有力的支持赋能,企业既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微观主体,也是创新应用的直接实践者。
宝安企业欣旺达推出的“闪充电池”,喝一杯咖啡的功夫就能充满电。看似简单的一块动力电池,背后却涉及多个领域、数十项技术。
海柔创新推出全球首创双深位箱式仓储机器人、纸箱仓储机器人、冷库箱式仓储机器人等多个新技术新产品,技术专利达1900多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海柔创新仓储机器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金准生物医学率先在全球将量子点技术实现产业化,推出量子点诊断试剂,可用于各种临床检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全国1700多家医院,使用人数超过千万。
镭神智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激光雷达3DSLAM无人叉车,成为行业内3DSLAM无人叉车技术应用最早、技术最先进、作业最安全、落地应用项目最多的公司……
新的一年,宝安将如何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一方面,集中资源支持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提升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引导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主导或参与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任务。同时,鼓励领军企业与高校院所组建跨学科、跨领域创新联合体,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行业技术实力等方面形成一批示范案例。
建设具有战略支撑力的创新平台
创新平台,作为聚拢高端创新资源、助推前沿科技发展、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底座。
在宝安,多层级多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团队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策略,通过氢键和配位键的协同作用提高MXene的化学稳定性并改善组装膜的力学性能。2019年至2023年,电子材料院已获授权专利371件,助力宝安成为全球先进电子材料创新策源地。
过去一年,宝安支持企业结合产业特色、技术赛道、市场需求,建设目标明确、功能差异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新增6家国家级平台,依托鹏鼎控股、拓邦股份、航盛电子等重点企业累计建成14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同时,引导557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梯次发展,加快提升企业研发强度,增强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领域的研发实力和市场效率。
越来越多的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宝安——
去年6月15日,全球化工50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宝安连落两子:揭牌成立万华深圳研究院,与深圳先进电子材料院签订万华—电子材料院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从意向到落地,宝安与万华的“牵手”仅历时2个月。
过去一年,宝安发挥世界500强企业、央企、“链主型”企业等强大资源整合能力,支持华为技术、中煤集团等领军企业建成7家战略级平台,推动在宝安布局全球研发创新中心,赋能宝安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新的一年,建设具有战略支撑力的创新平台,宝安将如何发力?
聚焦关键。宝安将发挥高水平科研机构、大院大所在引领国际学术前沿、催生产业技术变革等方面的策源能力,支持其在宝安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
紧盯重点行业。宝安将依托电子材料院、万华深圳研究院、南方工研院等科研机构在集成电路与半导体材料、激光与增材制造、工业母机等行业技术研发实力,打造一批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发力重点集群。宝安将引导中煤(深圳)研究院、海大研究院等战略级产业创新平台,发挥技术资源优势,打造一批集群共性服务平台。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凭借丰富的产业生态、扎实的制造根基,宝安一直是各类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的大湾区首选目的地之一。
在工业领域,大族工业机器人的巨型机械臂通过视觉算法、运动控制系统,10秒内就能完成轴承零部件的装配;墨影科技的移动协作机器人能模拟人工“手脚眼”等相关功能,打螺丝搬货物等细活重活样样在行。
在机器人领域,兆威机电的全驱动仿生灵巧手与人手高度相似,集成了包含触觉感知的控制系统和自学习控制算法,是人形机器人的重要“器官”。
兆威机电灵巧手能根据人的手势做出相应动作。
在医疗领域,安科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主攻颅脑手术导航,手术时可将开颅定位精度确定在1毫米内。
在消费领域,安诺机器人的“咖啡师”“调酒师”让消费者享受到AI版的“早C晚A”。
在目前最为热门的“AI”赛道,宝安已有424家人工智能企业,当中规上企业达267家,国高企业25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其中,约80%的企业集中在应用层,贡献了全区70%的人工智能产值。这种产业结构,显示出宝安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实际应用方面的卓越成效。
与此同时,宝安在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方面,携手前海,共同发力。过去一年,携手举办政策宣讲、技术对接、空间发布、投融资路演等19场科创专题活动,充分融合宝安先进制造与前海政策优势,服务超千家企业,对接融资需求达6亿元;联合前海、深圳港集团打造大铲湾蓝色未来科技园灵巧手专业园区,制定“三个一”引才留才产业服务政策,推动灵巧手产业集聚发展。
新的一年,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宝安将协同前海共建一批市级以上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释放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创新成果价值,率先面向智能机器人、低空空天、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等领域转移转化先进技术。并支持行业头部企业建设一批高质量标杆孵化器,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孵化中心。同时,宝安还将加大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力度,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质量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