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距今万年前后的文化遗存在武隆初露端倪、江津梧桐土遗址被确认为早期巴文化的重要大遗址、蜀道(荔枝道)上的312处不可移动文物被一一登记造册……
1月17日,在2024年度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学术交流与科研汇报会上,研究院院长白九江表示,2024年,重庆共完成基本建设考古项目182项,中心城区“用地清单制”考古前置获国家文物局全国基本建设考古和文物保护优秀案例推介。
182项考古项目的完成,为重庆历史书的更新提供了哪些新素材?
白九江沿着历史长河从万年前一一道来:围绕万年文化史构建,研究院开展了武隆大农场遗址出土样本的测年研究,重庆距今万年前后的文化遗存初露端倪;着眼五千年文明史,开展垫江峡马寨遗址考古调查、试掘,为研究四川盆地东部新石器晚期社会复杂化、山地文明模式提供了重要新材料。
依托巴蜀文明进程研究,确认江津梧桐土遗址为早期巴文化的重要大遗址。推动蜀道(荔枝道)调查、发掘,各级古道329段,合计总里程约705.82公里,沿线现存不可移动文物312处,特别是桂溪县等四处唐宋县城遗址,为认识荔枝道的线路走向提供了佐证。
同时,研究院持续开展川渝中小石窟寺考古发掘,荣昌刘家庙揭露了一处成体系化的石窟寺遗址,这对于认识川渝地区中小型石窟寺的布局、窟前建筑形态等提供了新材料;大足北山观音坡遗址建筑基址及墓葬的发现,厘清了明代寺院建筑的功能分区和整体布局。
此外,荣昌出土的清流墓群为研究川渝地区宋代世家大族史、职官制度等提供了珍贵的文字材料。配合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钓鱼城遗址新发掘宋代城门、城墙、高台等遗迹,皇华城遗址、天生城遗址也取得系列重要收获,对深化研究宋元山城防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院还进行了酉阳钟灵山墓群考古发掘,填补了酉阳冉氏土司墓葬考古研究的空白,其以先世尊祖入葬尊穴,后世祔葬的昭穆制度体现出对华夏文化的认同。
同时,研究院首次组建援藏考古队,对西藏昌都迥·拉达堪布城堡遗址进行系统调查,发现各类遗迹共68处,基本探明了功能分区、文物性质、遗址年代等基础信息。
除了进行考古发掘外,系列重要研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据介绍,研究院全年在研国家和市级科研课题36项,出版图书8册,交稿《巫山大溪》《奉节白帝城》等5部三峡考古报告,发表论文、简报79篇,《重庆考古》公众号原创发文近130篇、官方视频号发布视频33条,巴蜀文明进程研究之巴文明取得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