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是引起人们不愉快的最重要主观感觉之一,它一般和身体的损伤紧密相连。轻微的疼痛我们一般都能忍受,如轻微剐蹭。而一些高级别的疼痛则让人“忍无可忍”,如妊娠、手术。还有一些痛,虽然从疼痛程度来讲它并不是最痛的,但是从“折腾人”和“难受”这两个维度来讲,它们堪称“整人小能手”,例如牙痛、偏头痛。
已经进入中年的人群,尤其要注意偏头痛。偏头痛是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中第二大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头部单侧(少见双侧)反复发生搏动性疼痛,常伴随恶心、呕吐、怕光、怕声音等症状。有些人总感觉自己头部一边“跳着痛”,而且反复发作,这就是偏头痛的典型表现。2016年全球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偏头痛整体发病率为14.4%,其中女性发病率比男性发病率高出约9个百分点。而且,偏头痛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我国研究显示遗传率为46.0%~52.1%。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西医认为可能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如下丘脑或脑干在前驱期的激活。中医理论则认为,偏头痛大多与风邪侵袭有关,故而又称“头风”。此外,瘀血、痰热阻络、肝阳上亢也可引发偏头痛。在目前的医学条件下,偏头痛无法根除,但是可防可治。
研究表明,70%以上的偏头痛患者发作前具有明确诱因:情绪紧张,劳累,睡眠障碍,骤冷骤热等环境改变,饮酒,过食富含硝酸盐的食物等。了解这些诱因,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喜大悲。
·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
·保持规律作息,不要经常熬夜。
·坚持体育锻炼,避免久坐久卧。
·保持膳食均衡,注意饮食多样。
中医食疗对偏头痛预防和恢复期疗养有积极效果,常用的食疗方有天麻猪脑粥、桑菊豆粥等。
天麻猪脑粥
原料:天麻10克,猪脑1个,粳米100克。
做法:将以上原料加适量清水煮成稀粥,加盐调味即可。
这道粥出自《四川中药志》。粥中天麻具有安神补脑的功效;猪脑以形补形,具有益脑髓、补虚劳、镇惊安神的功效。整个方子有祛风、镇痛的功效,非常适合偏头痛患者食用。
桑菊豆粥
原料:桑叶10克,甘菊花15克,豆豉15克,粳米100克。
做法:
1.将桑叶、甘菊花、豆鼓水煎取汁;
2.将粳米洗净,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煮粥,粥将成时加入药汁,稍煮即成。
偏头痛多是风邪入侵所致,这道粥中的桑叶、甘菊花和豆豉都能够疏散风热。桑叶疏风;甘菊花味苦、甘香,能消除神经紧张、明目护肝,缓解偏头痛;豆豉入药有疏风、解表、清热的功效。三者共煮成粥,味道咸甜,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的功效,非常适合风寒所致的偏头痛者服用。
本文部分知识来自《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2022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制订;《国医大师的五谷杂粮养生粥》,“国医大师”路志正编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务保障中心供稿作者李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