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新兴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扩大时尚消费,支持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发展。面对老龄化程度加深,北京到底该如何发展好银发经济?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多位代表畅所欲言,描绘银发经济的广阔前景。
以消费券、补贴等方式鼓励老人消费
市人大代表、北京赛我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颖秀认为,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时需要带动老人消费观念的转变。“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比较保守,不敢花钱。同时也缺乏体验式的消费。”施颖秀提到。
去年,北京推出了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政策,60至79周岁老年人补贴60%,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补贴80%,许多家庭使用补贴更新了护理产品或者做家庭适老化装修。“这个补贴政策在群众中反响很好。”施颖秀说,在补贴政策推出后,许多人对居家适老化改造有了新的认识,更愿意花钱做适老化改造,撬动了银发经济的发展,今后相关单位可以再次出台相应政策,让居家适老化改造走入千家万户。
“其实,各行各业都可以利用消费券或其他措施,开拓老年人的消费理念,特别是促进体验式消费的发展。”施颖秀说,目前许多失能老年人需要上门照护服务,相关部门可以发放上门消费券,专门补贴上门照护的服务人员,让失能老人更多地享受到上门照护服务。
将数智化产品应用到养老照护中
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施颖秀认为,发展银发经济需要全社会各行业的共同努力,各行各业需要根据老年人的习惯,推出更加适应老年人特点和需求的老龄化产品。
“老年人在退休之后拥有了大量空闲时间,因此在精神文化层面的要求比较高。”施颖秀举例说,现在老年文旅和老年学堂都比较火,老年团需要考虑到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有随团队医和保险的保障;老年学堂的教学水平也要适合老年人的能力,不能过高或者过低。
市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石松从科技创新角度出发,分析了银发的经济发展方向。他建议,北京宜将老龄科技创新放在更为突出的战略位置,出台专门性、整合性政策措施,适应快速老龄化的市场需求。重点在社区居家层面构建数智化养老服务生态链,重点推动社区居家层面的医养结合服务应用场景落地,将数智化产品应用到主动健康管理、疾病诊治、术后康复、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全过程,构建首都特色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发展银发经济,也要保护好老人权益
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赵鑫十分关注银发经济。作为一名来自基层法院的代表,他在日常工作中,接触过不少涉及银发经济的纠纷。“在社会老龄化的背景下,发展银发经济正当其时。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要保护好银发人的合法权益。”赵鑫说。
赵鑫以银发旅游为例指出,部分旅行社在产品市场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了节约成本,一些旅行社将老年团的行程安排得过于紧凑,使得本应轻松愉快的休闲游变成了老年人的“特种兵训练”,老年人很受罪。还有一些老年消费项目,组织者欠缺基本的应急救助能力,当老年人出现意外,无法及时有效地开展救助。
赵鑫认为,在发展银发经济的同时,也应注重老年消费者权益的个性化、适老化保护。例如,针对涉老康复护理、家政服务等行业,要加强行业指导,提高服务的个性化、专业化程度以及适老化水平。此外,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服务内容、质量要求、安全标准等。
针对银发旅游行业,赵鑫则建议,相关部门应细化“便利老年人出游”的具体措施,指导旅行社在旅游线路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老龄人的身体机能和个性化需求,避免“特种兵”式行程安排。此外,还应加强景区景点设施设备的适老化改造,以优质的服务激发老年消费市场的潜力,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银发经济惠及广大银发人群。”赵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