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省两会上,中国吉林网刊发的《“整装”大东北!三省一区旅游能否“抱团发展”“联动共赢”?》《长期“各自为战”,东北文旅一体化深度协同“卡”在哪儿了?》报道引发关注,代表委员们给出的观点也极具建设性。
眼下,关于东北三省一区旅游“联动”如何突破的留言,在中国吉林网后台涌现。
记者用了小半天读了全部。一个感受,大家建言很“辣”很有“爱”。
比如:
“辣”在哪儿?
他们,“点”出了一些阻碍东北旅游协同的“隐藏”症结。
“内部”自己设限制。为保证景区、景点内部收益,许多景区严格限制外来导游数量。采取名单制、备案制,无形中给导游行业制造困难。横纵管理,矛盾交织。要知道,东北景点导游,绝大多数来自东北。
市场竞争意识弱。很多景区守着好资源,客流却总是上不来。不是没有机会增加客流,也想过游客互推。但因体制机制混乱、利益诉求不同,运营效率各异,造成不欢而散。较为典型的就是联合“降门票”协同难,完全不跟市场诉求走。
行业协会声量微弱。多年以来,旅游行业协会作为连接政府、行业与市场的重要桥梁,是推动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从实际效果看,三省一区旅游行业协会,在行业标准与自律、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危机应对与风险管理方面,尚需加强力度。
主题线路创新不足。东北三省一区季节游缺乏统一规划,经典线路设置随意,部分线路没有体现优势互补,而是同质竞争,造成吸引力不足。
智慧旅游不咋“智慧”。各地都推数字文旅平台等小程序,里面加载一些功能,但从使用来看,还是自己管自己“地界”,没有“智慧互通,到头来去东北另外城市,还得登录其它小程序。
……
事实上,这些只是诸多问题中较为典型的问题切片。
“爱”在哪儿?
记者梳理上述留言时,也看到大家给东北文旅协同开出的良方与期待。
有网友就表示:“发展路上遇到问题很正常,只要携手向前就会胜利。希望东北全面振兴再提速,文旅协同加把劲儿!”
还有网友说:“是不是可以找一下成熟区域的操作,借他山之石来助燃东北文旅抱团发展?”
他山之石,哪里找?
记者多方采访后找到了样本——长三角。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地理位置相连,文化相通。
“确实是国内文旅一体化区域样本之一,很多理念和实际操作都是超前的。比如说推动一化方面,早在二三十年前,人家已经推出‘无障碍旅游’,代表线路华东五市。各景点非常友好,统一识别、互帮互助,为导游提供无限便利。另外,在协同发展方面,不仅联合推出主题线路,还发布四季主题榜单,游客可以在短时间内游览多个城市,也为区域内各省,提升了旅游产品的品质,扩大了市场影响力。”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旅游观察人士坦言,东北先模仿再创新,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解放思想。
记者注意到,此前,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文旅部门共同签署《长三角文化和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2023浦江宣言》,全面启动新一轮长三角文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
宣言内容,有啥启示性?
记者认真研究后,觉得下面细节很有启发。
首先,目标统一。
共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能级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高地、世界级高品质文化和旅游目的地、高标准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和高水平文旅开放双循环战略链接。
其次,协同重实效接地气。
持续推进以社保卡为载体的长三角居民服务“一卡通”在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方面实现“同城待遇”。深化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的互联互通、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强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和群众文化场馆等馆际联动和服务功能联通。
联手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与长江流域城市深度合作。推动文化和旅游与乡村振兴、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共同构建长三角文化和旅游产业合作交流和发布推广平台。支持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创新合作。
加强长三角地区重大文旅节庆活动资源整合。加强客源市场互动、游客互送。常态化推出“乐游长三角”旅游专列。构建惠民利民、品质保证、服务便捷的“乐游长三角”服务网络。
联手拓展入境旅游市场。开展长三角地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协作机制。
再次,要旅游更要文脉。
强化长三角地区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领域联动效应。在科技考古、文物修复、预防性保护、文物修缮等领域,推动联合技术攻关。联合举办文物考古系列大展和巡展。联合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将优秀文化作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推向海外市场。
事情不论难易,行动是成事的关键。
凡事多走一步,结果定会不同。
区域协调,优势互补。
记者相信,随着区域合作的持续深化,大东北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其独特魅力。同样也坚信,全域文旅高质量协同后,注定一路繁花皆胜景!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
记者栾喜良
图片:除署名外栾喜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