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亿市值崩塌!药明康德,还有戏吗?

新浪财经 2025-01-17 22:35:28

药明康德(603259.SH),CXO行业一哥,巅峰市值超5000亿元,2021年以来持续下跌,而今仅1000多亿。

业绩方面,此前长期高增的药明康德近年降速明显,2023年利润增速降至个位数,2024年前三季度利润下滑超19%。

药明康德,究竟怎么了?还有戏吗?

笔者认为,公司“至暗时刻”已过,从外部环境到自身经营,积极因素正不断累积。

分三个方面讲:

1、医药行业投融资景气复苏;

2、美方制裁难以落地;

3、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

先讲医药投融资。

CXO作为医药创新“卖水人”,帮助创新药企进行研发、生产、销售,行业景气程度仰赖医药行业投资热度,投资活跃,药企乐于在研发领域烧钱,CXO企业就有丰富订单。

近年药明康德遭遇业绩压力,一方面因为疫情结束,新冠项目收入少了,更重要原因则是2022以来,受美元加息周期影响,全球投融资大环境疲软,药企不敢烧钱,CXO承压。

不过目前看,CXO已全面回暖。2024年9月美联储正式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海外投融资复苏,CXO需求明显激活。

至2024年11月初,海外生物医药投融资总金额已达453亿美元,超过2023年全年。

事实上,药明康德已经着手准备迎接新一轮繁荣了。

2025年1月在美国召开的第43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上,药明康德表示公司有信心2025年将比2024年表现得更好。

药明康德正踌躇满志准备扩大资本开支:公司将继续加速全球产能建设,预计2025年D&M资本支出将翻倍,当前全球范围内同时有6个site在建,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再讲美方制裁。

2023年底,《生物安全法案》出炉,随后美国参众两院陆续推动立法程序,意在借“国家安全”之名禁止外国生物技术公司在美国做生意,药明康德位列其中。

事实上制裁一直没落地,但药明近年市值缩水,跟悬而未决的阴影有关。

不过,2024年末,美国宣布生物安全法案未被列入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最终协议文本。意味着药明距离可能制裁的时间或又后延一年。

目前看美方所谓制裁越来越难操作。

以美国近年对中国企业的行事作风,能制裁早制裁了,一直拖着说明顾虑太多,越拖到后面越难落地。

特朗普即将上台,目前美国面临的问题是通胀压顶,而医疗费用高企易引发民怨,2024年12月,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高管遇刺,说明美国民众不满情绪已达到高峰。

药明康德能以较低价格为药企提供稳定供应,对特朗普政府的支持率很重要。

事实上,制裁威胁一直存在,但药明的美国客户反而越来越多。

2023年第一季度,美国客户收入占药明收入60.1%,2024年第一季度,达到61.4%,2024度,进一步提升到66.1%。

现在,我们讲药明康德这家公司的竞争优势。

药明是当前全球唯一端到端一体化医药研发外包龙头,可以帮助客户从新药早期发现到后期商业化生产的全流程无缝衔接。

新药研发周期很长,今天选一家细分外包,明天再选一家,浪费时间,而且一步错步步错。目前全球只有药明一家可以解决药企研发的全链条问题。

这也是美国客户冒着制裁风险,也要选择跟药明合作的原因。

药明康德竞争优势正进一步巩固,客户端认可度进一步提升:

2024年,药明康德新增客户超800家,前三季度在手订单438.2亿元,同比增加35.2%,创历史新高,按照在手订单转换周期12-18个月来看,中长期公司业绩修复非常乐观。

在今年1月的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药明康德透露了一组“恐怖”数据,证明了公司当前在全球创新药外包领域的统治地位:

2024年,FDA批准了60款新药,31个小分子新药,药明康德生产了6个,占19%。“猎药人”杂志选出了今年最具影响力的10种分子,药明生产了7种。

可以说,药明已经成为全球医药巨头离不开的伙伴。

最后,从估值角度讲,目前药明康德已经很便宜。

公司最新市盈率仅19.17倍,显著低于上市以来平均市盈率57.13倍。

资本市场已经把公司估值打的很低,所以,是不是机会呢?

(转自:泡财经)

3 阅读: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