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外联内畅物流通道智联全球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连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数据显示,近几年,湖南物流总费用年均增长率低于全省GDP年均增长率约1.6个百分点,物流成本水平处于稳步下降阶段。

根据湖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初步测算,2024年湖南省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4%,同比下降0.2%。以2023年湖南省GDP为参考,预计2024年湖南省物流成本可降低100多亿元。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184公里

目前,湖南公路货运量占比将近九成,降低物流成本,路网建设是基础。

2024年12月18日,湖南永(州)新(宁)高速公路通车。“以前我们上高速公路要40分钟,现在10分钟就可以了。”永州市东安乐器(吉他)制造及配套产业园企业负责人说。该产业园年生产总值达26亿元,每年有20多万把吉他销往10余个国家和地区,得益于新的高速公路,今后吉他运输将更便捷。

2024年12月31日,茶(陵)常(宁)高速公路、醴(陵)娄(底)高速公路石三门枢纽至娄底枢纽段通车,湖南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184公里,覆盖更多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大幅提高物流的可达性。

不仅是公路网,湖南立足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布局,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和物流枢纽。2024年,湖南铜吉高铁等项目开工,湘江永州至衡阳三级航道建设一期工程、二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湘江高等级航道自祁东归阳往上游延伸61公里……外联内畅的综合交通网徐徐铺开,有力促进区域间物资流通。

提升多式联运与产业适配性

降低物流成本,建立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至关重要。为此,湖南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立足产业布局,湖南提升多式联运与产业发展适配性,逐步提高水路运输高附加值商品比例,推进物流结构性降本增效。株洲利用湘粤非通道的铁海联运优势,开通广州港(南沙港区)—株洲(株洲北站)联运线路,实施“一港通”通关模式。与公路运输相比,株洲至南沙港区每个集装箱单程节约物流成本1400元,整体货物通关周期压缩近30%。

视线转向湘江新区湘阴片区,2024年12月24日,虞公港一期工程正式开港运营,将长江黄金水道向湖南内陆延伸近100公里,使长株潭核心增长极实现水运“通江达海”。据估算,虞公港一期工程特别是铁路专用线建成通车后,将为原本在长江丰、枯水中转的腹地大型钢贸企业节约物流成本40%以上。

与此同时,湖南积极研究制定多式联运管理制度和“一单制”技术标准,推进转运交接、货物交付、信息互联等规则衔接。在怀化,当地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结合公、铁、海、空4种运输方式,制定标准化多式联运电子运单,实现“一票走天下”。

此外,湖南实施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对进出岳阳港城陵矶港区、长沙港霞凝港区、怀化市国际陆港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按其在湖南境内通行收费标准的50%收取费用。

创新建设新能源货运廊道体系

走进长沙新港,码头作业井然有序。湖南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侯敏介绍,如今港口已装上“智慧大脑”,在调度中心可以看到港区近300个实时监控画面,船舶报港、作业计划编制下发等环节均可回溯追踪,港口装卸车效率、仓库利用率、物流流转率均有效提升。

“利用新技术赋能物流业与相关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实现长期降低物流成本的趋势之一。”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副处长曹亚平介绍。

长沙理工大学智能交通与现代物流研究院院长卢毅表示,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强化综合交通枢纽绿色功能、绿化运输结构,可重点以高速公路、航道为载体,创新开展新能源货运廊道体系建设,并推进区域绿色多式联运、城市绿色配送、农村绿色客货邮融合发展。

打造现代高效的物流体系,不仅要有科技、绿色,更要作好开放文章。当前,湖南正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建立与国际贸易投资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全方位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国家战略,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等重要平台,打造联通全球的供应链体系和物流通道,以开放促流动、促发展。

目前,湖南正在酝酿相关行动方案,在进一步降低运费的同时,努力降低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多种举措中,科技赋能、资源整合将是重头戏。

审核:连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