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发放餐饮、文旅消费券,累计额度达1600万元;海南三亚投入7450万元开展消费券促消费活动;广州陆续发放1亿元“食在广州”餐饮消费券……近期,多地持续发放消费券,“真金白银”点燃消费热情。然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紧俏的消费券被“黄牛”“截胡”,在网络平台上倒卖;还有一些“黄牛”勾结商家,利用消费券虚假消费,骗取补贴。
消费券是名副其实的惠民之券,尤其是临近春节,全国许多地方所推出的消费券,不仅总额惊人,而且覆盖的消费领域,与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关,尤其深受广大市民欢迎的是,一些消费券的优惠力度之大,更是令广大市民怦然心动。然而,许多市民可能也都有这种感受,虽然这些消费券有着肉眼可见的利好,然而,无论自己如何关注,如何在第一时间积极参与,甚至发动亲友参与,相应的消费券,却总是“秒没”。这除了因为消费券吸引众人参与,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即消费券被黄牛盯上,成为他们赚得盆满钵满的生意经。近日,上海警方查处的两起涉消费券违法犯罪案件,就是一个典型。因而,围绕消费券也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普通市民抱怨根本抢不到,另一方面,网络平台上,高价兜售消费券或者是代抢消费券的信息,却是不一而足。
这种怪象的存在与恶化,在骗取公共财物、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侵害广大市民权益的同时,更是引发民众对公信力的质疑。因此,这也提醒与消费券有关的所有环节与部门,我们既不能将消费券一发了之,也不能一核了之,而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手段,确保消费券的惠民之意落在实处。
“黄牛”们总是能够“抢”得先机,这除了说明他们见利忘义并为此绞尽脑汁,也充分暴露出发放消费券的过程中,存在着亟需弥补的漏洞。同样是漏洞多多的环节是,虽然我们设立了核验方式,然而,记者“亲测”之后发现,相应的方式与环节,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尽管核验方式有所不同,但黄牛手中的消费券基本顺利无阻。
除了这些“硬伤”,消费券“秒没”的现实也暴露出“软伤”,即一些“黄牛”还会与商家勾结,抢到大量消费券后,通过虚假消费套取补贴。如此双管齐下,普通市民只能感叹“抢不到,实在抢不到”。
俗话说得好,“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相应环节都是漏洞多多,我们在谴责黄牛们见利忘义的同时,也就必须强化自身“无缝”之功,如此,才能确保消费券的惠民之义落在实处。这需要我们付出努力与代价,然而,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民合法权益,乃至强化公信力而言,既是值得,更是必要。黄牛们能够得逞的环节,也正是需要我们弥补的环节。以此为基础,执法部门既要依法打击黄牛们“截和”消费券的行为,更应依法惩戒某些商家充当“内鬼”,与黄牛狼狈为奸的卑劣行为。针对黄牛与某些不良商家的狼狈为奸,我们同样需要多方发力,唯其如此,消费券才能真正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