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解锁乡村振兴致富密码

寒冬腊月,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查干嘎查的草莓大棚内却温暖如春,一片生机勃勃。1月16日,种植户王永成正在自家大棚里细致入微地观测着草莓秧苗的株高与茎粗。随着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草莓种植也进入了关键的管护时期。王永成抢抓时间节令,做好草莓管护工作,在种植环节科学管理、严格把关,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季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草莓的产量已经达到了3000斤左右,主要供应给市里的各大超市。”王永成满脸喜悦地说,“一年的收入能有五六万块钱,效益非常好。”草莓种植不仅为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让他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义勒力特镇查干嘎查的草莓大棚。

与此同时,在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生机盎然的温室大棚内,阵阵泥土芬芳和蔬菜的清香扑面而来,乌兰浩特市农牧和科技局设施农业技术指导员白文祥正在和种植户白俊华一同打理长势喜人的叶菜。

“园区内现在主要种植叶菜类,我们通过为种植户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田间管理等服务,帮助他们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白文祥说,这种全方位的服务模式,不仅提升了种植户的种植技能,也促进了园区整体效益的提升。

绿色是兴安盟发展的底色,培育特色富民产业是兴安盟实施“千万工程”的生动诠释。

近年来,兴安盟学好用活“千万工程”这一生动教材,以产业振兴为核心、生态振兴为基础、人才振兴为驱动、文化振兴为灵魂、组织振兴为纽带,大力推进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建设符合实际的、具有兴安盟发展特色的典型乡村,“千万工程”的兴安样本不断涌现,开新花结新果。如今,“千万工程”不仅改变了兴安盟农村的面貌,也探索出一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突泉县曙光食用菌产业园内羊肚菌长势喜人。

随着羊肚菌产业在突泉县落地生根,原本空闲的冬日也忙碌了起来。

走进突泉县曙光食用菌产业园,成排的黑色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大棚内,一朵朵羊肚菌撑着黑褐色的“小伞”长势喜人。工人们正穿梭其中,忙着采收、分拣、装箱,运往外地销售。

“我们产业园重点发展以羊肚菌、赤松茸、七彩菇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可实现‘两茬菌菇一茬菜,一年四季全覆盖’。”突泉县曙光食用菌产业园技术员廖道成说,通过“公司+基地+订单”的模式,产业园带动了全县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发展食用菌面积600亩,并逐步形成了集订单种植、采摘观光、亲子研学互动、新菌种研发培育为一体的城郊现代休闲农庄。“这不仅提升了食用菌产业的附加值,也推动了县域周边旅游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兴安盟培育庭院经济示范嘎查村106个,发展中药材、菌菇等产业,壮大了一批特色产业强镇。同时,兴安盟还发布了“兴安盟土特产”品牌及形象标识、广告语,进一步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24年以来,兴安盟加工土特产1.06万吨、销售收入2.39亿元。

平安村番茄公社。

在兴安盟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平安村,番茄墙绘、番茄雕塑、番茄挂件……各种番茄元素与乡村相映生辉,小村庄早已成为游客争相打卡地。

“‘番茄公社’项目通过规模发展、产销一体、资源整合,将休闲采摘、农事体验、乡村民宿融为一体,自2022年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00余万元,新增管家大嫂等就业岗位32个,带动周边100余农户增收3万元以上。”科尔沁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主任、展翼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始人齐晓景喜悦地说,这些成绩与科右前旗实施“千万工程”密不可分。

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幸福生活最真实的诠释。2024年,平安村实施“千万工程”,对村内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优化升级。构建村民、村集体、运营方三方共营共享模式,真正做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导游,村集体经济年增收额稳定在8万元以上。

在兴安盟,绿水青山的好风景变成金山银山的“好钱景”,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为积极探索不同区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方式、发展模式和要素集聚路径,兴安盟为11个嘎查村,逐村研究精准确定了现代农业田园村、“晓景计划”村、农旅融合村等建设模式,形成一批创新典型,引领全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与此同时,兴安盟还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聚焦农村牧区陋习、信访矛盾、命案等问题,发挥“党群心连心”微信群和“村村响”大喇叭作用,春风化雨引导农牧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2024年以来,全盟851个嘎查村共清理生活垃圾24.5万吨,村庄环境持续改善;农村牧区命案发案数同比下降50%、农村牧区信访人数同比下降52%。

山林变果林,田园变景区、民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在兴安盟,一个个新业态正紧跟“千万工程”迭代升级的步伐,打通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转化通道,全方位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宜居宜业,实现共同富裕。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高敏娜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