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中华民族一家亲非遗传承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货展开展啦!

为庆祝“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进一步做好蛇年春节非遗传承实践与传播展示,1月17日,为期3天的锡林郭勒盟“中华民族一家亲非遗传承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货展在锡林浩特民盛购物中心开展。

现场热闹欢腾。

来自锡林郭勒盟各旗县市(区)非遗年货好物纷纷参展,通过“年货”这一传统习俗,让非遗走进千家万户。

开幕。

“我从蓝旗带着我的传统奶食品来参加今天的非遗年货节,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后,我不仅要对产品进行创新,还要通过多种方式传承传统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淘高说。

咨询了解非遗文化。

锡林郭勒盟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承千年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呼麦,精湛的马具制作技艺,独具特色的察干伊德、策格等传统美食。当天的非遗年货节,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这些非遗年货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它们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不仅承载着锡林郭勒盟的历史记忆,也展现着草原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奶食品展示。

“我们从通辽过来,没想到还遇到这么有民族特色的非遗年货节,真是开了眼界,回去要和家乡人宣传宣传,让他们也来感受一下。”通辽游客曲华开心地说。

截至目前,该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1项、国家级项目14项、自治区级项目125项。非遗场馆8处、传承基地(所)43处,非遗传承人达812名。已建立自治区级传统工艺工作站1个、非遗工坊7个、非遗特色村镇1个、非遗生产性示范保护基地2处、非遗在社区试点1处。

此次非遗年货展旨在让更多人了解非遗、认识非遗、感受非遗,通过“年货”这一传统习俗让非遗走进百姓家,让大家在购买年货,享受年味的过程中,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守护珍贵文化遗产。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朱媛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