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1月17日在郑州开幕。记者采访了省政协委员、濮阳市农林科学院杂粮研究所副所长姬社林。他表示,他带来了《关于推动农业品牌建设,提高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效益的提案》,建议通过创立机制、创新宣传方式、引导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推动农业品牌建设,用品牌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的综合效益。
姬社林说,现阶段,品牌在农产品竞争中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可有效提高产品溢价,提升产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大省,我省长期主要生产和流通初级农产品,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在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规划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知名度不高、整体价值偏低、产业链较短等问题。
首先是体制机制不健全。农业品牌建设的主体是地方政府、农业龙头企业以及普通农户、合作社等,目前三者之间的协同关系不够紧密,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合作意愿、信息掌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次是品牌宣传力度不大,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品牌文化提炼不充分、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同时,由于缺乏文化内涵的加持,品牌溢价能力较弱。再次是产品提质延链不够。目前,我省农产品仍处于鲜货销售和初加工产品销售层面,产业链较短,产品差异化不明显,产品独有的特点没有被表现出来,导致产品品牌文化认可度和普及率较低,市场竞争力弱,没有成功开拓大众消费市场,且附加值较低,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为此,姬社林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实现共赢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企业发展、政府部门合作、农户和合作社协作共建为原则,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整合资源、共享信息,优化利益分配机制,组建“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经济体,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能力、龙头企业的市场引领优势、农户和合作社的种植基地生产优势,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溢价对种植农户、合作社的引领带动和利益共享,让种植生产主体实实在在收获品牌投入回报,增强他们的品牌创建意识和保护意识。第二,创新品牌宣传方式,加强营销推广。制定数字化营销策略,拓展线上电商平台,结合线下实体销售和线上网络销售,利用大数据消费偏好分析功能,精准定位消费群体,实现个性化营销,提高品牌曝光度。充分梳理和挖掘品牌的特色优势,提炼品牌地域文化特征和视觉识别特点,将生产、旅游、养生、文化等融合在一起,建议发展较好的品牌进行资质认证和权威机构测评,提升品牌信誉度,树立品牌高端形象。第三,引导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提质延链。鼓励当地企业与外地一流企业对接,培育精深加工企业,改变销售鲜货和初加工农产品的局面,站稳现有市场的同时,开发潜在市场;依托主导产业,整合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如仓储、冷链运输、营销等,实现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和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形成具有较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规模化区域品牌;加强企业与科研单位、技术部门的合作交流,建立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加强技术研发,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开发新产品,激发新的市场竞争力。⑩
本报记者袁冰洁岳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