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舟山这个村又办起“村晚”,现场响起33次掌声

1月16日,腊月十七。晚饭后,普陀区展茅街道大展村的大喇叭里,响起了村党总支书记张光山的声音:“村民们,晚上6点15分,在田公岙文化礼堂要举办‘村晚’,大家记得来看,互相喊一声。”

此时的田公岙文化礼堂前已装上了彩灯,几盏红灯笼高高挂起。礼堂内,条凳被摆放得整整齐齐,上面放着村里为大家准备的新年礼物——2025年台历。舞台后,村里的舞狮队已经在候场了。

村民们吃完晚饭,相互结伴着一起到来,一边唠着家常,一边等待演出开始。

晚上6时15分,大展村的“村晚”如期而至。

主持人短短几句开场白间,村民们自发鼓了5次掌,掌声中满是对“村晚”的期盼。

“以前都是在电视里看春晚,去年我们村就办过‘村晚’,好看!盼了一年,终于又看上了。”71岁的村民龚忠德被老伴打扮得干净立整,老伴还特地围了一条红围巾。

“快看,老张上台了!”村民们口中的老张,名叫张和平,是一名电影放映员,平时电影开演前,都会为大家唱几首歌。这天,他既是“村晚”的音响师,也是歌曲《我的根在草原》的表演者。

这场演出,客串的不止老张一人。主持人也要表演越剧,“村晚”导演翁舟飞自己要上台跳舞。“现在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作为村里的文化员,翁舟飞感触很深,公共服务一体化,让各类文化生活变得触手可及。文化氛围足了,村里的文化达人自然越来越多。

史东极的歌曲《把酒倒满》唱罢,村民们掌声不断,“再来一首”的呼喊声此起彼伏。“返场歌王”史东极当即决定清唱一曲,为大家助兴。被现场的氛围“点燃”,有村民主动上台献唱一曲,于是,这场“村晚”由10个节目临时增加到了11个。

翁舟飞在台下与村民们一起使劲鼓着掌。“演员们都拿出了百分百的热情,我真的很感动。”她说,当天早上6时30分,就接到了太极拳表演者的电话,因为前一晚彩排时,部分演员因上班错过了,大家想趁着有空,再完整地走一次台。为了节约经费,有些舞蹈的服装,都是大家自费准备的。

能连续两年办“村晚”,也离不开村委会里一群爱张罗的人。村委会的“小年轻”孔治,是去年10月刚来的选调生。他和其他两名工作人员上台表演了配乐诗朗诵《从一把泥土中读中国》。为了表演好这个节目,他们排练了一个月。

一个小时的演出,很快到了尾声。台下,无人提前退场,还有观众站着看完了整场演出。其间,文化礼堂里,一共响起了33次掌声。

“明年还会办吗?”“大家聚在一起热闹热闹多好,肯定办啊!”退场时,村民们又开始期盼来年的再相聚。

去年,靠着房屋和土地出租等,大展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90万元,还被评上了市级和美乡村精品村。

夜色渐浓,文化礼堂前挂着的红灯笼愈发亮眼。以文化为笔绘就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也正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记者:何菁通讯员滕忠平

摄影记者:张磊

0 阅读:2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平台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