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佛珠温差日志,高原种植记录,创业转型,注意湿度
在植物养殖的世界里,有一种植物特别有趣,那就是佛珠。佛珠其实是一种多肉植物,它的叶片圆润饱满,就像一颗颗珠子串起来似的,所以才有了佛珠这个可爱的名字。佛珠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价值,一方面它作为一种观赏植物,颜值非常高,摆放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那嫩绿的色泽,圆润的叶片,能让人看了心生欢喜,给人带来一种很清新、很舒服的感觉;另一方面,随着一些人对多肉植物的喜爱,佛珠在花卉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些大型的花卉市场里,佛珠每个月在不同季节的销售额也会有起伏,像在夏季的某些月份,由于养护难度相对低一些,它可能会占据多肉植物销售总量的一成左右。
在植物养殖中,存在不少痛点,佛珠也不例外。比如温度就是佛珠养殖的一个大问题。就拿我自己养殖佛珠的经历来说,我住在一个气候比较温和的城市,冬天室内有暖气,夏天也不算太热,按说这样的环境应该很适合佛珠生长了吧。可是,佛珠很害怕温度大幅度的波动。有一次冬天,我因为出差不在家,家里的暖气出现了故障,温度下降了好多天。等我回来发现,佛珠有几株叶尖就开始发黄了,而且变得很干瘪,像是失去了活力。
佛珠对湿度的要求也很讲究。在我们这种气候环境下,湿度的变化不算太大,但在湿度特别高的雨季或者湿度特别低的干燥时期,佛珠的状态就很不一样。雨季的时候,如果通风不好,佛珠就很容易滋生霉菌。我有个朋友住在南方,那里气候比较湿热,他就跟我说过,他对湿度特别头疼。他说有一次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他家里的佛珠就出现了一点点黑斑,而且整个植株看起来都耷拉下来了,后来他花了好长时间调整湿度才慢慢恢复。而在干燥季节,佛珠的叶片就会变得干涩,失去那种水润的感觉。
说到佛珠的种植场景,很多人会选择在阳台或者室内的花盆里养护。我认识的一个网友,他是做设计的,在他的办公室里就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佛珠。他跟我说,刚开始的时候也不太会养,但是看着佛珠一点点长大,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他特别注重佛珠养殖过程中的湿度控制,在他办公室的每一盆佛珠下面都垫了一个小小的托盘,里面盛着一些用水浸过的小石子,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湿度,又能防止积水。他还发现,佛珠在不同的季节,对湿度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别。比如在春天和秋天的时候,湿度保持在40% - 50%左右是比较适合它的,而在夏天,因为气温高,水分蒸发快,湿度可以适当高一点,接近60%,但这又不能让佛珠一直处于很潮湿的环境,不然就容易烂根。
再说说海拔高度对佛珠种植的影响吧。我知道有在高原种植佛珠的朋友。他那里海拔比较高,气候和地势都比较特殊。他说在高海拔的地方,昼夜温差特别大。佛珠在这种环境下生长,和在平原地区有明显的不同。在平原地区,温度比较稳定,佛珠的生长速度相对比较均匀。而在高原地区,由于白天温度高,佛珠的光合作用很强,白天的生长速度比较快;但是到了晚上,温度骤降,佛珠的新陈代谢就会变缓。所以他总结出一个规律,在高原种植佛珠,要特别注意温差的变化。比如他发现,在温差比较大的季节,佛珠的叶片会变得更加紧实,颜色也会更深一些,看起来更加饱满。
佛珠有很多不同的品种,这里就以绿之铃和玉珠帘为例和其他一些冷门的佛珠品种做对比。绿之铃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佛珠品种,它的叶片比一些冷门品种要更大一些,颜色也相对比较深绿。玉珠帘呢,它的叶片相对细长一点,它的蔓延能力比较强,很容易长很长。而冷门品种中有一种蓝佛珠,它的颜色是那种很淡雅的蓝色,而且它的叶片上有一些淡淡的白色斑点,非常独特。还有一种紫佛珠,它的叶片在生长的时候会逐渐变紫,这种颜色变化在佛珠品种里是很少的见。这些冷门品种因为比较少见,所以养护难度可能相对也高一些。比如说蓝佛珠,它对光照的要求就很严格,光照太强,它的蓝色会褪掉,光照太弱,又会变得很瘦弱。而紫佛珠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都得恰到好处。
创业转型也是很多人在种植佛珠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我听说有个北方的朋友,他本来在自己的城市经营着一个小超市,生意不温不火的。后来他看到佛珠这种植物很受欢迎,就想尝试一下在超市里增加佛珠的销售品类。刚开始的时候,他完全不懂佛珠,不知道怎么进合适的货,怎么摆放,怎么给顾客介绍。而且他对佛珠的养殖了解也不多,他发现北方干冷的气候和之前他在南方的批发商那里得知的南方湿热地区的佛珠养殖知识有很大出入。在南方的花农说佛珠在温度能控制在十几度左右的时候生长最好,可在他这里,冬天温度经常会降到零下几度。后来他不得不放弃超市里的佛珠销售,转而在网上学习了很多关于佛珠养殖的知识,然后从超市老板转型成了一个在网络平台上专门给北方花友分享佛珠养殖经验和出售佛珠小苗的小专家。
再谈谈不同种植环境下佛珠的养殖方式。如果是家庭散养佛珠,优点是空间比较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布置佛珠的生长环境。比如说我邻居家,他在客厅的窗台边摆了一盆佛珠,他发现佛珠向阳的地方生长得比较好,叶子饱满翠绿,而背阳的地方就有点瘦弱。于是他就经常把佛珠转一转盆,让每一面都能晒到太阳。不过散养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没有系统的管理。像他的那盆佛珠,在夏天因为没有及时浇水,有一部分叶片就干枯了。而在养殖场的话,就有相对专业的管理。我看过一个专门养佛珠的养殖场的视频,他们在养殖场里会根据佛珠的生长阶段,精确地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他们的佛珠都是成排成行地种植在一个个小架子上,看起来非常整齐。而且养殖场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检查佛珠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有病虫害或者状态不好的,就会及时处理。
如果从南北地域差异来看佛珠的养殖,差异也是很大的。在南方,气候比较温暖湿润,佛珠在春秋季生长得特别旺盛。我曾经在深圳见过一个佛珠种植园,那里的佛珠长得非常茂盛,几乎没有病虫害。可是到了北方,像哈尔滨这种北方大城市。有一位朋友就跟我说,他在家里养佛珠特别费劲。因为北方的冬天很冷,需要把佛珠搬到室内,到了夏天又很热,有时候室内外温差特别大,佛珠很容易状态不好。而且北方的湿度比较低,需要经常喷水保湿,但如果湿度控制不好,佛珠就很容易烂叶。
佛珠在一年的不同生长阶段也有不同的养护要点。在生长的初期,佛珠的根系还不是很发达,这个时候不需要太多的水分,土壤稍微保持一点湿润就可以了。大概在种植后的1 - 2个月,这个时候的佛珠需要充足的养分,可以在土壤里添加一些专门的多肉肥料,但是量不能太多,不然会把根系烧坏。到了春夏季,这是佛珠生长的高峰期,要增加浇水的频率,让佛珠能够充分吸收水分。在施肥方面,可以每2 - 3个月施一次稀薄的液肥。到了秋季,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浇水的频率也要慢慢减少。如果是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这个时候还要特别注意防范早霜对佛珠的影响。而在冬季,佛珠的生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时候要严格控制浇水,避免积水导致根部腐烂。
在种植佛珠的时候,还有一个大家经常会忽略的问题,就是佛珠的生长周期。佛珠的生长速度其实并不算快,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急于看到它长大而过度浇水或者施肥,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我曾经就犯过这样的错误,在我刚种佛珠的时候,看到它的叶片稍微有点干就忍不住浇水,结果把佛珠浇得差点死掉。后来我就了解到,佛珠大概需要2 - 3年的时间才能从小苗长成比较茂盛的植株,期间只要保持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让它自然生长就好。
再回到我们的主题,温差对佛珠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不同的季节,温差的大小都要合理控制。像在夏季,虽然佛珠不耐热,但是如果昼夜温差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它也能较好地生长。我听说在一些南方的高海拔山区,夏天的昼夜温差有8 - 10度左右,那里的佛珠生长得特别好,色泽鲜艳,而且叶片很厚实。这是因为适当的高温白天佛珠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而晚上温差大可以让佛珠减少养分的消耗,把制造的养分储存起来。
佛珠养殖的容器也有一些讲究。传统的花盆当然可以用来种植佛珠,但是现在也有很多专门为多肉植物设计的容器。这些容器大多是陶土制的,透气性非常好。我有一个北方朋友,他在网上买了这种陶土盆来养佛珠。他说这种盆很神奇,在冬天即使室内的温度比较低,但是佛珠在陶土盆里生长的速度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而且佛珠的根部看起来也很健康。这说明合适容器对佛珠的养殖也是很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多的是因为其透气性、排水性等特性符合佛珠的生长需求。
佛珠的繁殖也比较有趣。一般有两种比较常见的繁殖方法,叶插和扦插。叶插就是把健康的佛珠叶片摘下来,放在湿润的土壤或者纸巾上,然后等待它生根发芽。扦插就是把佛珠的一段茎剪下来,插在土里。我自己试过叶插,在我叶插的过程中,发现湿度把控真的很关键。如果湿度太低,叶片就会干瘪死掉;如果湿度太高,又会容易发霉。而且不同的佛珠品种,叶插的难度也有所不同。一些常见的佛珠品种叶插成功率比较高,而那些比较冷门的品种,叶插的时候可能就需要更多的技巧和耐心。
佛珠的修剪也很有必要。当佛珠长得很长很长,或者有些枝条生长得过密的时候,就需要进行修剪。我觉得修剪佛珠就像修剪头发一样,能让它看起来更加美观。我有一次修剪我家佛珠的时候,按照网上教的方法,把一些枯黄的叶片和过长的枝条剪掉。修剪后的佛珠看起来更加紧凑,新长出来的叶片也更加饱满。不过在修剪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剪得太多,不然会影响佛珠的生长。
在佛珠养殖的过程中,土壤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佛珠喜欢疏松、排水性好的土壤。很多人会自己配土,像用泥炭土、珍珠岩和蛭石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我之前用自己配的土养佛珠,发现佛珠的根部发育得特别好,而且土壤透气性好,在浇水太多也不会出现积水的情况。但是在高海拔地区,因为土壤的性质可能和低海拔地区有所不同,所以当地的花农会对土壤进行一些特殊处理,比如加入一些当地的火山石,这样可以让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更好。
佛珠在养殖过程中还会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和介壳虫。我见过有朋友家的佛珠得了白粉病,白色的粉末覆盖在叶片上,看起来特别不好看。他说这是因为通风不好,湿度又高的原因。而介壳虫的出现也和湿度、通风有关系。一旦发现佛珠有了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对于一些轻微的白粉病,可以用稀释过的多菌灵溶液擦拭叶片;对于介壳虫,可以用棉签蘸着酒精把虫子一个个挑掉。
佛珠养殖虽然会遇到很多看似困难的问题,像温度变化、湿度控制等,但只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它的习性,多学习、多实践,就能把它养得很好。其实佛珠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生活的陪伴。它见证着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我们忙碌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一抹清新的绿色。
那么,对于佛珠这种植物,你有没有什么独特的养殖经验或者有趣的种植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