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获奖者揭晓,让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

上观新闻 2025-01-19 21:37:02

今天下午,第四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颁奖典礼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在上海市人才工作局、市科技工作党委、团市委和市青联指导下,这项计划从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战略方向选拔35名获奖者和15名提名者,旨在探索更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和选拔机制,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影响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作了《我的35岁》主题演讲,与青年科技人才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验,希望他们珍惜青春年华和来之不易的科研条件,发扬科学家精神,让青春在科技报国中闪闪发光。

作为35名获奖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张经纬入选的战略方向不是人民生命健康,而是经济主战场。临床医生怎么会与经济有关?原来,张经纬作为九院骨科团队骨干,参与研发了“鸿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和3D打印个性化关节假体,将临床技术和经验转化为发明创造,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给国内外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鸿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由第九人民医院联合微创医疗机器人公司以及多所高校研发而成,可用于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手术,已获得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和欧盟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注册证,在麻省总医院等多家欧美医院投入使用。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对精度的要求很高,传统手术是医生凭测量工具完成,有点像木匠干活,误差比较难控制。”张经纬告诉记者,而有了“鸿鹄”手术机器人,这类手术的精度可达到毫米级,定位误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角度误差则控制在1度以内。目前,这款机器人的培训中心已有70多家国内医院参加,让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掌握机器人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精准手术治疗。

他参与开发的3D打印个性化关节假体,也已在近70家医院使用。在此基础上,九院牵头组建了全国70多家医院参与的医学3D打印联盟,推广这种为每位患者“私人定制”的新型关节假体。

谈及医生投身发明创造的成功经验,张经纬说,医生与工程师的协同创新至关重要。“我们医生和工程师的专业背景完全不同,交流时会遇到很大障碍,所以要围绕合作研发的医疗器械持续进行深入沟通,让双方都能听懂对方的专业语言,将临床理念和经验与机器人等技术深度融合。”

入选“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后,他与其他青年科技人才有了更多的跨学科、跨专业交流机会。通过线上交流和线下活动,这些青年才俊将擦出很多火花,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带来创新灵感与合作机会。

0 阅读:5
上观新闻

上观新闻

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站上海,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