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守护文化遗产敦化在行动

“这里是‘马参谋沟’抗战遗址,当年他带领一些人在这里盘踞了一二十年,曾经打击过日寇,后来被日本鬼子逮捕了,但他没有变节,后被日寇残酷地杀害了。我们只知道马参谋,实名不详。”近日,记者随同敦化市文广旅局党组全体成员来到距离市区70多公里的大蒲柴河镇“马参谋沟”抗战遗址,看望正在进行普查工作的队员们,四普工作队负责人张宁说。这里遗址保持得很好,山顶有当初战斗人员住的地窨子,山上通往山下“之”字交通壕以及马圈、泉眼都依稀可见。在这里,普查人员还发现了早期日本的罐头盒子。

张宁一边带领参观“马参谋沟”抗战遗址,一边讲述他们这些天普查的经历。“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收获最大的是对雁鸣湖镇大甸子古城遗址进行勘察。这座古城位于大甸子村北侧、牡丹江岸边。去年7月份,我们一行4人划船渡江来到这座古城遗址,当时收获非常大,发现被水冲刷过的辽金时期长4米、宽3米的石板炕,以及大量的陶片,对辽金时期文化研究很有帮助。这里还有元代的板瓦,留存的东西非常丰富。”据敦化市文广旅局副局长、敦化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队长褚筱蔷介绍,2023年,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敦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双组长的敦化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并通过财政列支方式在资金保障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全面开展好敦化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吉林省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成果显示和近些年新发现统计成果,敦化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遗址251处,其中古遗址165处、古墓葬1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3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12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未公布文物保护单位188处。近年来,敦化市文物管理所坚持文物工作“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使全市文物遗址得到有效保护。“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特别抽调了6名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带领新队员组成了文物普查工作队,并邀请州文保中心专业人员对普查队员进行全面培训,使其熟悉普查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掌握文物调查、登记、摄影等专业技能。”敦化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据悉,在普查过程中,普查人员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对城山子山城、和福墓、岗子古庙、依克唐阿碑、陈翰章将军墓等文物遗址展开了地毯式普查。6名外业队员有一半超过50岁,年龄最大的59岁,还有两名女同志也都年过40岁。普查工作自开展以来,队员们风雨无阻、克服各种恶劣天气,晴天一身土,雨雪天气一身泥,车辆日均行驶300余公里,在车辆无法驶入的沼泽、耕地、密林中,队员们日均行走2万余步。经历过深山中迷路、泥潭中推车、伏在大树上记录、铁蒺藜缝隙中穿越、风雪中充饥,队员们每天披星戴月奔赴在普查路上。为确保数据翔实准确,翻过一座座山,蹚过一片片田,拍照、测绘、记录样样不含糊。外业调查结束后,内业队员当晚导出数据、绘制矢量图,全程无缝衔接,确保“四普”工作准确、高效,创造了32天完成242处“三普”遗址复查的高产记录。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高质量开展,抓好文物保护与旅游项目融合工作,推出追溯渤海古韵、红色文化之旅等精品线路,通过拍摄系列文物宣传片,加大文物宣传力度,让公众更加深入了解敦化的历史和文化。”褚筱蔷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