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补钙会导致血管钙化吗?医生提醒→

对于许多上了年纪的人来说,“骨质疏松”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补钙更成了许多人的“家常便饭”。可是,随着年龄增长,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血管钙化。有读者在“厦门名医有约”公众号上询问:血管钙化的人群还能补钙吗?对此,厦大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二科主任肖国胜表示,正常补钙不会导致血管钙化,但长期过量补钙或在某些疾病状态下补钙,则要提高警惕。

血管钙化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钙质被“错放”在血管壁上而产生钙的异常积聚,简单来说就是在血管壁上形成了骨骼样物质。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血管损伤、慢性肾病和衰老等普遍存在的共同的病理表现。“钙化”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有许多内在外在的因素,如激素、细胞因子、酶和蛋白质等,共同参与了这一过程。

血管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血管钙化主要包括血管内膜钙化、中膜钙化,一般前者居多。内膜钙化的典型特征是长“斑块”,中膜钙化多发生在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尿毒症患者。

正常的血管光滑且富有弹性,“钙化”后的血管变硬、顺应性降低和狭窄,易导致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大和心力衰竭等,引发血栓形成、斑块破裂。肖国胜表示,通过饮食或钙剂补充正常剂量的钙,并不会导致血管钙化,身体调节机制的异常才是关键。如一些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就有钙磷代谢的调节障碍,导致体内高钙、高磷,这两者都会促进冠状动脉钙化。

也就是说,按需合理补钙是不会导致血管钙化的。正常人具有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升高或降低时,降钙素或甲状旁腺素会进行调节,维持血钙在正常水平。人体的肠道、肾脏以及皮肤等器官也可调节钙平衡。但如果长期过量补充或者在某些疾病状态下按正常量补充,就可能引起血管硬化。有研究表明,在大剂量维生素D3的基础上长期补充高钙,也会使血清钙浓度增加,沉积于血管壁,引起血管钙化。另外,如在补钙前就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骨转移等,此时补钙也会导致进一步的高钙血症而引发动脉硬化。

(厦门日报记者楚燕通讯员刘云芳)

1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