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大地多“丰”景——我市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综述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0亿元,较上年增长5%,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06万亩,产量68万吨、同比增长5.8%,增速分别排全省第二和第三。全年实现“四肉”产量17.74万吨、同比增长3%。水产品产量3.45万吨、同比增长9%。

一个个耀眼的数字,记录了我市农业农村工作过去一年的坚实足迹。2024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团结奋斗、担当实干,加快推动农业强市建设,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向优良好态势,“三农”压舱石作用不断凸显。

稳固“耕”基提振信心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粮食单产、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

2024年9月24日,紫云自治县坝羊镇红院村红院坝区广袤的稻田基地,沉甸甸的稻穗压低了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景象。3台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转眼间金黄的稻穗就变成了一车车稻谷。

紫云坝羊镇红院村水稻迎丰产

红院坝区是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点,总面积1386亩,由2550块小块田改建成28块大块田,水稻种植从育秧、打田、插秧、收割等主要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种粮成本,提振了村民种植信心。

连日来,平坝区羊昌乡龙海村康西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大型机械正在挖沟清渠,施工人员对路肩进行砌护。

据了解,羊昌乡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设计规划57个单项工程内容,涉及穿石村、云头村、稻香村、昌河村、龙海村、九龙村、大陈寨村7个村寨。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机耕道、灌溉渠、排涝渠、提灌站以及气象监测站等。目前已完成44个,其中,完成机耕道道路建设17公里,灌溉、排涝渠17公里。

平坝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

2024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省下达任务8万亩(其中新建3.7万亩、提质改造4.3万亩)。完成机耕面积253.42万亩,机播面积38.93万亩,机收面积136.08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0.9%,排全省第一。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农田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粮食安全稳产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提升耕作效率和粮食产量,我市着力转变传统耕作模式,重点推广适宜本地的农业机械。2024年全市各县区加快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农机服务,各县区农机服务体系不断向标准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助推全市农业生产活动节本、提质、增效。

此外,不断深入开展农技人员基础性示范服务和揭榜挂帅,2024年,全市农技人员开展创新创业行动参与率达到97.36%,实施基础性示范服务榜单1200个,服务粮油面积20.82万亩;“揭榜挂帅”榜单156个,服务粮油面积1.14万亩。

优势产业齐头并进

寒冬时节、万物蛰伏。眼下,正值镇宁蜂糖李冬季病虫害防治和树体营养补充的关键时期,在贵州六马蜂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技术人员利用无人机在蜂糖李基地上空通过搭载专业的农药喷洒系统,精准地将农药均匀地喷洒在每一棵蜂糖李树上。

“光靠卖蜂糖李,一年就能挣30多万元,但这在村里只算中下收入。”六马镇弄袍村韦兴华介绍,这些年,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发展蜂糖李,随着蜂糖李产业迅速壮大,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

镇宁蜂糖李作为安顺水果产业一张靓丽的名片,其优异的品质风行全国,终端市场零售均价超50元,被消费者称作“李中爱马仕”。

2024年,镇宁蜂糖李种植面积超过22万亩,实现贵州优质李出口“零”的突破,产量8.46万吨、产值3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14.1%,产量产值再创新高。

在紫云自治县坝羊镇,漫山遍野的生态茶园,入目皆绿。目前,坝羊镇已建成生态茶叶基地4.3万亩,全镇实现人均茶园2亩以上,年产干茶150万斤,茶叶企业、合作社22家,形成了3个以茶叶种植、加工、旅游、观光为特色产业的示范带。

目前,安顺现有茶园34.5万亩,年产优质茶叶1.1万吨,夏秋茶叶较去年同比增长12.5%,一产产值达16亿元,已经成为贵州重要的茶产业基地之一。

紫云坝羊镇新羊村绿色茶园

镇宁蜂糖李和安顺茶产业只是我市不断推进产业壮大发展的一个缩影。一年来,我市聚焦提质增效,持续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大力发展绿色蔬菜、水果、茶叶、肉牛、肉禽等优势资源,以品质化、功能化和品牌化为方向,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积极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农产品消费需求。

2024年,关岭牛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瀑布茶”“朵贝茶”入选2024中国好绿茶大会推荐区域公用品牌;镇宁蜂糖李实现销售收入近40亿元,成为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建成省级刺梨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关岭牛产业

此外,我市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认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5个。累计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平坝、镇宁)、农村产业强镇8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40个。关岭自治县已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农村产业融合纵深推进方面,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975家、家庭农场1812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7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97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家)。

乡村建设和美共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

农业因人类定居而兴,村落因农事活动而聚。宜居宜业、共富共美,这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冬日,走进西秀区旧州镇茶岭村,只见一排排白墙黛瓦的民居住宅整齐排列,一面面彩绘文化墙生动别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容村貌不断向好,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茶岭村干净的乡村路

茶岭村村民姚兴文家门口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顶住了秋冬的凋零,把庭院装饰得非常漂亮。

“以前村子形象不好,我家门口的路上到处是垃圾,还有家畜乱跑,到了夏天,臭气熏天。”姚兴文说,得益于宜居乡村的创建,现在村子建设得非常漂亮,大家都爱干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平坝区天龙镇兴旺村

从生活环境脏乱差,到人人为之叫好。自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以来,我市的村庄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2024年以来,按照“四清两改四严禁”标准,我市不断发动群众参与共建和美乡村,陆续建成茶岭、浪塘、高荡等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典型村寨。指导县(区)有力有序开展示范创建,上报备案了22个和美乡村示范村名单。全市完成新改农村户厕8936户,进度100%。64个乡镇共建成74座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乡镇行政村及30户以上自然村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覆盖率达100%。

乡村更美、环境更优,除了人居环境的变化,我市还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为乡村振兴和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巩固提升“塘约经验”“兵支书”等改革成果,稳步开展农村经营性土地确权登记,扶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资金总额4.95亿元。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及产销对接,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等企业与安顺开展交流与投资合作,组织农特产品企业参加新春年货节、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农民丰收节等各类活动。全市农业产业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2个,到位资金6.65亿元。

田畴织锦绣,沃野遍生金,春华秋实又一载。一项项成果是农业“变强”的一笔笔生动注脚。如今,我市立足农情,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铆足干劲、真抓实干,一幅“产业旺、乡村美、农民富”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伟

校对:陈璐

二审:吴丹

三审:徐昕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