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魏海洋
腊月二十三,是我国北方传统节日——祭灶节。民间有“腊八、祭灶,年来到”的说法。俗话说:“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祭灶寄托了人们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平安幸福的美好祝愿。
1月18日、19日,记者走访了包公湖大市场及汉兴路上的多家超市,虽然距离祭灶还有几天,但市民们已经开始购买与祭灶相关的商品。“马上就腊月二十三了,吃麻糖是少不了的,家里人多,我买了两大袋,一共2斤老式灶糖(麻糖)。”“我们年龄大了,不能吃太多甜食,但多少也得吃点,我就买了一小袋灶糖,是半斤装的……”19日,在人潮涌动的包公湖大市场,市民张先生和他的朋友赵先生向记者展示购买的麻糖。
插画:王丽华
“腊月二十三祭灶,一般摆放的有灶糖、糕点、面食、清水、豆子等,因为祭灶的目的是要让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采访期间,老开封人杨兴珂高兴地说,祭灶节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人们对火的崇拜和祭祀活动。在商朝前,人们已经开始保留火种和钻木取火。后来,对火的崇拜逐渐演变成对灶神的祭祀。在周朝,祭灶被列为“五祀”之一,这五祀包括门神、户神、土地神、灶神、道路神,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健康的祈福。同时,祭灶也有祈求平安的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祭灶的习俗存在差异,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样的。在祭灶这一天,南方吃汤圆,代表生活甜甜蜜蜜,预示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幸福生活;北方一般吃饺子,给灶王爷送行,饺子像元宝,寓意着财源广进,象征着新的一年财运亨通、升官发财。
“小年这一天还要大扫除、扫房子。”杨兴珂说,小的时候,每到祭灶这一天,他母亲就早早忙活起来,把家里的卫生彻底打扫一遍。那时的他还小,会好奇地问母亲为什么这样做。他母亲一边打扫一边告诉他:“祭灶前后打扫卫生,清理尘垢,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新年的到来,扫除过去,迎接新年好运。”他听着很有道理,虽然似懂非懂,但也帮着母亲一起打扫卫生。除了打扫房子,他们家还会提前一天把灶糖买好。祭灶当天,包饺子、贴窗花也是杨兴珂家要做的事情。饺子的灵魂在于馅料,杨兴珂的母亲首先将肉馅和韭菜剁碎,按一定比例搅拌在一起,调味时加入适量的生抽、蚝油、胡椒粉等调料以提升馅料的鲜味,另外加入葱姜水等以增加饺子馅的口感。包饺子的时候,杨兴珂负责擀皮,母亲负责包。在包饺子的过程中,他不仅充分享受了乐趣,也体会到了母亲在他成长过程中默默付出的不易和辛苦。
“马上就到祭灶了,今年也不例外,母亲除了和我一起摆灶糖、打扫卫生、包饺子、贴窗花以外,还准备以直播的形式在直播间和朋友们一起聊祭灶的风俗故事,我为母亲的学习力和创新精神感到自豪。”杨兴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