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缱绻,葳蕤生香。
回首2024年,我们共同见证了焦作那些笃定前行的磅礴力量。在踔励奋进的征途上,焦作以“三十工程”为引领,乘风破浪,勇毅前行,以“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开拓进取,绽放着独有的光芒。本报《焦作网谈》栏目全体采编人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策划组织,全年共刊发《焦作网谈》41期,聚焦以创新引领、产业兴城、民生实事、医疗服务、医药科普、无偿献血等为主题的内容,及时、准确地报道好,充分发挥报纸、网络、焦作+、焦作网微博、人民号等媒体矩阵和融合平台优势,大屏小屏同步发力,线上线下全面联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推出了一系列有思想、有分量、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广大读者和网友通过一个个镜头、一篇篇报道,看到了焦作的模样,感受到了这座拼搏奋进的创新创造之城的强劲脉搏,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关注和称赞。
2025年,《焦作网谈》栏目全体采编人员将再接再厉,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扎实技术为支撑,创新新闻宣传、锤炼新闻精品,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共识,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进一步发挥好党媒新闻宣传主阵地作用,用心用情用功传递焦作声音、展示焦作风采、讲好焦作故事。
那么,在广大读者和网友眼中,2024年的焦作到底什么样?
踔励奋进的焦作
2024年,焦作很拼,以“三十工程”为引领,以一往无前的闯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只争朝夕的干劲,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在劈波斩浪中行稳致远,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与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样努力的焦作,吸引了广大读者和网友的目光。《焦作网谈》栏目刊发的《网友点赞“三十工程”以供暖热度提升民生温度》《传承历史文脉绘就时代风华》《惠民生暖民心利怀川打通“断头路”“焦”响曲奏响全网》《打通“断头路”重塑城市肌理》《“四好”农村路织就“幸福网”》等新闻报道都将镜头瞄向了“三十工程”,让广大读者、网友看到了焦作砥砺前行的发展成效。《盘岭穿山大道通衢旅游公路助力乡村文旅多元发展》聚焦闭环式山水旅游公路,介绍了焦作旅游公路项目建设,充分彰显了这座城的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不仅如此,《网友当主播记录新变化和平街东延项目获网友关注点赞》等稿件被国家级搜索平台“中国搜索”等多家国家、省级媒体转载,在全网展示了焦作以“三十工程”为引领,迎难而上、敢作善为,努力建设一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风采。
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稿件,无不告诉我们:未来焦作,充满希望!
健康暖心的焦作
悠悠万事,健康为大。为满足全市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健康科普知识的需求,栏目组紧密与市卫健委深化合作,周密组织策划,推出权威健康科普类精品节目《“我和中医药的故事”系列微视频》《专家教我识百草》《焦作中医大讲堂》《名医面对面》……以科学精神为指引,以提升公众健康素养为着力点,强化服务性和公益性,通过整合全市医院医疗资源,以主播到现场与权威专家互动,通过专家现场讲解专业、实用的健康科普知识,积极回应百姓关切的健康问题,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医疗科普服务,在全市打造“名医+名科+名院”矩阵式宣传模式,让百姓与名医“零距离”。《藏在手上的“万能穴”清热止痛一招缓解》《秋冬心脑血管疾病易发专家支招科学预防应对》《专家教您如何健康过冬》《健康睡眠人人共享专家教您如何睡个好觉》等节目报道、视频深受读者、网友肯定和好评。
无偿献血是一项公益事业和惠民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关心,更需要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2024年11月30日,“热血河南青春力量”2024年冬季在焦高校无偿献血活动启动仪式在河南理工大学举行,当天的河南理工大学校园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莘莘学子精神饱满,激情盎然,纷纷前来奉献爱心,一场爱心接力在如火如荼进行……本报记者随即写下《热血河南青春力量2024年冬季在焦高校无偿献血活动启动》一文,将焦作的“温度”分享给每一位读者和网友,并引发全网热议,网友积极转发、点赞、评论,纷纷表示要“撸起袖子献热血”,广泛地调动了各界群众参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凝聚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正能量。
画圆出彩的焦作
“为啥参军?日本兵把俺爹活活打死了,我得给俺爹报仇!”修武县七贤镇小官庄村老兵刘世印登上了2024年1月22日刊发的《焦作网谈》栏目,通过网络给大家讲述革命故事,用一段段亲身经历,讲述那段峥嵘岁月,在大家的心中种下爱党爱国的种子,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功勋老兵”刘世印网上传播正能量》受到了广大读者和网友的一致称赞。
《点赞时代英雄:这些见义勇为瞬间引网友热议》《传播正能量勾画“同心圆”》《网络劲吹清朗之风让大流量充满正能量》《以“清朗”行动遏制网络传播乱象》等新闻报道,精准聚焦“做大做强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用“一个声音,多个声部”精彩合唱引领方向、凝聚人心,以“最强音”为焦作这座城市鼓与呼。
《“焦博”直播晒宝贝厚重怀川掌中看市博物馆“云直播”圈粉无数》讲述了市博物馆利用网络直播向网友普及文物的重要价值和厚重怀川历史文化。《“土味儿”方言走进互联网让乡音焕发新生机》《当千年古驿遇上非遗古老技艺意蕴浓》《数智赋能文化传承焦博文物唱“Rap”短视频受热捧》《焦作频频“出圈”变身“网红城市”》等报道讲述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怀川地理地貌、风土人情与特色文化,带领大家感受“非遗”之美,展现了焦作历史文脉的发展传承之路,助力焦作持续“出圈”。
记者李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