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全国的制造业重镇,汽车、笔电等“重庆造”频频“出圈”。如何让“重庆制造”更上一层楼,涌现出更多的“重庆创造”?
1月20日下午,在重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记者会上,两位市人大代表和两位列席人员共同给出一个答案——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
强底座
创新链布局是创新能力的底座。
“组织实施了11个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33亿元。”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高健在记者会现场说,重庆加快培育超瞬态实验装置、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组形成了1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科技创新离不开平台建设。数据统计显示,重庆已累计布局建设国家级、市级科创基地420余家,产业创新平台能力实现突破;建成中船海装风电等4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超声医疗等3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平台基地达到114家。
制造业是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的“主战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是“重庆制造”走向“重庆创造”的关键。
“加快制造业质量变革。”高健说,重庆正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先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制造业效率变革,目前已经取得一些成效。
高健现场举例说,赛立奇单抗注射液去年8月正式上市,实现1类创新药“零”的突破;问界M9持续位居50万元以上车辆销量冠军,创造新能源汽车品牌新纪录;重庆高新区功率半导体晶圆产能超过200万片,已经位居全国前列。
重融合
重庆打造的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主任王志杰现场围绕其透露三大行动。
一是重庆今年将实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协同跨越”行动,推动“重庆造”整车上量焕新、扬帆出海,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汽车产量突破26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在去年95.3万辆基础上提升至130万辆。
二是实施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起承转合”行动,大力发展AI手机、AIPC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推进服务器、化合物半导体上量发展,培育先进封装、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领域,服务器产能突破10万台,笔记本电脑单价提高8%以上。
三是实施先进材料“强干繁枝”行动,发展航空航天用合金材料、先进高分子合成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前瞻培育超材料,推动玻璃纤维产能进入全国前三。
“接下来将创新技术攻关组织模式,建成产业创新综合体10个以上。”王志杰说,将持续健全企业研发投入增长机制,支持企业建强研发机构,争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轻质结构材料热制造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时,迭代“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科技成果产业化矩阵体系,布局建设开放共享的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和科创共享工厂,培育市级中试平台25个以上。
向“新”要“质”
涪陵始终坚持把工业立区、制造强区作为首位战略,牢牢扭住做强工业“主引擎”,勇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课代表”。
作为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主阵地”,涪陵在企业培育上有什么样的“独门秘诀”?
重庆市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黎勇现场表示,涪陵引导企业向“新”要“质”,梯次培育金字塔型的企业矩阵,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新局面。
他举例说,重庆华峰自2010年扎根涪陵以来,孕育出华峰化工、铝业、新材料等12家公司,建成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企业和单体最大的氨纶生产基地,正建设“千亿重庆华峰”。万达薄板、攀华板材上榜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选全市百强制造业企业12户、领军和链主企业9户、数量均为区县第一。
围绕当地颇有优势的材料产业,涪陵将推进先进材料“强干繁枝”,加快华峰新材料、万凯PET四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实现工业产值3000亿元。
抢赛道
重庆两江新区在科产融合上同样大有作为。作为全市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领跑者,将如何超前谋划布局,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
重庆市人大代表、两江新区管委会主任许宏球介绍,两江新区聚焦绿色低碳、智能机器人、空天信息及低空经济等新兴赛道,分行业量身定制“一个行动方案+一套支持政策+一批应用场景”,推动了一批新兴及未来产业加速成势。
比如,在绿色低碳产业方面,落户了全国首个氢能质量检测中心;智能机器人方面,华数机器人实现了创新机械结构和控制算法的新突破;空天信息产业方面,汇聚了中国星网应用公司、航天时代低空科技公司、航天云际时空信息公司等主体190余家。
许宏球说,接下来两江新区将紧盯做大做强制造业,打出更多满满含金量的“硬货”“干货”组合拳;培育壮大新兴及未来产业,围绕AI+机器人、低空经济、新材料、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迭代升级“行动方案+支持政策+应用场景”模式打法,集聚优势资源、打造创新平台、加强项目引育,力争在若干细分优势领域率先实现突破。
上游新闻记者郭发祥黎静摄影邹飞甘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