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老人丨清末贵州先贤莫友芝

清末贵州先贤莫友芝

清道咸年间,贵州学术名家以郑子尹、莫友芝二人最著。

莫友芝(1811-1871年),字子偲,贵州独山州(今独山县)兔场人。他生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父亲莫犹人字与俦,又号杰夫、寿民。其父莫与俦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次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改官知县,历任四川茂州、盐源知县。嘉庆九年,得到治行卓异的推荐,充任四川省甲子科(1804年)乡试同考官。丁父忧回籍,因母老十余年未出仕。母死后,请改官教职。道光二年,选任遵义府学教授,至廿一年卒于任,时已七十九岁。

与俦生当乾嘉之际,入翰林时,考官为纪晓岚、朱珪、洪亮吉等大儒,治学得其传授,故立身授业,均沿乾嘉大师学术门径。著作有《二南近说》四卷,《仁本事韵》二卷,《喇嘛记闻》二卷。他的诗文稿生前已遗失,现仅有《贞定先生遗集》收存少部分,其中,所著《贵州置省以来建学记》《都匀府自南齐以上地理考》《牂牁考》《毋敛先贤考》等稿,论述贵州史地人物,为治贵州历史者所重视。在遵义府学任职,有《示诸生教》四篇,阐明端正趋向、读书求实行、论八股试帖流弊及勉励学者安贫守法等教义,对遵义当时学风的影响颇大。与俦死后,家贫未能迁回,即葬遵义。生子九人,希芝、芳芝、秀芝均在原籍,友芝行第五,与弟庭芝、瑶芝、生芝、祥芝均随父寓居遵义多年。

莫友芝生而颖悟,三岁能识字,其父即授读《毛诗》《礼记》《仪礼》等经籍。七岁时,随父于庭前,见风动竹树,山色隐现,因忆晋代诗人谢玄晖“竹外山犹影”之句,请其父命所居曰“影山草堂”。十二岁随父到遵义府学任,与诸弟受严格的家庭教育,积累了深厚的学识基础。十七岁考庠生,与已考取了拔贡生的郑子尹结交。因志同道合,成为砥砺学行的终身至友。道光十一年辛卯乡试,以经魁中举,年廿一岁。他在学术研究上已有更明确的方向,曾先后三次入京应礼部试,均未获俊。但每次都遍搜书籍,与郑子尹发奋研习,互相督促,学益大进。其为学,以汉、宋学为主,兼及目录金石、诗文杂著、倚声词律、篆籀碑刻等,精研劬学,博闻强记。数年后,遂精通仓雅音韵故训、六艺名、物制度,旁及金石考证、目录源流,兼精诗词书法。从此,名重西南。

父逝后,莫友芝即继父业,任教职遵义湘川书院数年,学益深邃,并受聘与郑子尹合纂道光《遵义府志》。再赴京应试,于琉璃厂书肆与国子监学正刘椒云、翰林院侍读学士曾国藩邂逅订交。嗣因贵州军兴十余年,乃授读为生,并督诸弟力学。又应遵义唐树义之嘱,广搜明代黔人诗,编成《黔人诗纪传证》初稿。咸丰八年,再入京,仍踬于礼部试,遂大挑拣知县,在京结识知名人士多人,仍不乐意仕进。时友人如高心夔、邓辅之、王闿运等都在礼部尚书肃顺门下,欲罗致友芝,肃曾求其书法。友芝不应,肃顺之兄御前大臣端华聘其教读,亦不就。遂出都,至湖北,应胡林翼聘,为其校勘《读史兵略》书稿。胡死,入曾国藩幕府为客,曾嘱以在江南搜访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因兵燹散失的四库遗书。薛福成在述当时曾幕府宾僚有:“幕府宾僚,凡以宿学客戎幕,从容讽议,往来不常,或招致书局,并不责以公事者……宏览则德清俞樾、独山莫友芝……廿六人。”又说:“莫友芝、俞樾、王闿运、李善兰、方宗诚等皆才高学博,著述斐然可观。”

此后十来年,友芝均寄迹江南,先后在金陵、扬州等书局,并与大书家张裕钊遍游名胜,搜访齐梁六朝碑碣,并校补《黔人诗纪传证》订稿。同治十年,为访书泛舟于兴化县里下河,竟以疾发,病逝舟中,年六十一岁。其九弟祥芝送其柩还葬于遵义青田山与俦墓地。

莫友芝生平节衣缩食,锐意搜藏善本图书,故莫氏影山草堂的藏书,蔚为咸同年间江南一大家。

莫友芝生平著作宏富,除道光《遵义府志》四十八卷与郑子尹合纂,《樗茧谱》是郑子尹著、友芝注外,还有:

目录考证方面:《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三卷、附录二卷,《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十六卷,《持静斋藏书纪要》二卷,《郘亭书画经眼录》四卷。

声韵训诂方面:《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一卷,《韵学源流》一卷。

文学词章方面:《黔人诗纪传证》三十三卷,《郘亭遗文》八卷,《郘亭诗抄》六卷,《郘亭遗诗》八卷,《影山词》不分卷。

另外存目有:《声韵考略》四卷,《过庭碎录》十二卷、还有《郘亭经说》《古刻抄》《资治通鉴索隐》《梁石记》等,未成稿。

莫友芝工书法,尤擅长小篆及隶书,咸推为邓石如以后名家之一,且有篆刻作品流传。

杨祖恺(1915-2010),出生于贵州遵义,精于隶篆,省内名胜古迹均有墨迹存世。1980年后参加地方史志编纂、古籍整理等工作,曾任贵州地方志编委会特约编纂、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等职,1985年受聘省文史馆馆员。出版有诗词联文合集《将就斋杂稿》,遗著有《且闿遗稿》。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