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761字,阅读约需1分钟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李思瑾文彬)人口变化“一降一升”,“老幼共托”新模式应运而生。近两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试点“老幼共托”新模式,一站式解决居民养老、托育两大难题,让“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后顾之忧得以缓解。
在贵州省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分校校长梁丹娜看来,探索实施老幼共托养老新模式,既是形势使然,更是现实所需。
1月20日,梁丹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老幼共托”模式旨在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双重挑战——一方面,许多幼儿园面临招生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社区内的退休老人数量激增,养老需求日益增长。
贵州省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贵阳分校校长梁丹娜
“有效利用闲置的幼儿园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服务。”梁丹娜说,可将幼儿园的部分区域改造成养老驿站,但不要求老人长期居住于此,而是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学习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这种模式将幼儿园的活力与养老服务的温馨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养老体验。
梁丹娜认为,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老幼共托”模式的发展。比如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幼儿园改造过程中,应注重空间的合理规划与设计,确保既满足儿童的教育需求,又兼顾老年人的生活便利。同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打造安全、舒适、温馨的养老环境。
服务内容与活动设计方面,养老驿站应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和活动设计,如健康讲座、手工艺制作、亲子互动游戏等,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此外,还要鼓励社区居民、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参与老幼共托项目,并通过整合社区内外的各类资源,如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文化资源等,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王琳
三审:袁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