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6个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聚焦已经成为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超重和肥胖,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实现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今年省两会,体重管理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云南省体育总会副会长金飞豹:不能通过极端禁食来进行体重管理
省政协委员、云南省体育总会副会长金飞豹曾策划发起了“秘境百马”赛事,用100天跑完了100场全程马拉松,即一天一个42.195公里。跑完100场马拉松后,1米74的金飞豹足足瘦了13公斤,每天要消耗2900卡路里热量。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注重自己的体重管理,波动一直控制在500克到1000克之间。我认为,体重管理和每个人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调整体重最重要的是让自己运动起来。”金飞豹说。
金飞豹认为,体重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科学的体重管理必须制定合理的周期性计划,而不能选择极端禁食等方式。
“要通过运动实现体重管理,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合理的时间规划,逐步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在积极投入工作之外,每天至少保持一定量的体育锻炼。当然,体育锻炼并不意味着每天都要跑一个马拉松,作为普通人,可以从最基本的每天连续步行1万步开始做起。持续慢走一段时间后,可以尝试突破自己,选择快走或慢跑1公里、2公里等运动方式。食物的选择方面,要尽量减少碳水化合物、淀粉类食物、甜食的摄取,多吃蛋白质、蔬菜。”金飞豹说。
做到科学的体重管理,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随之而来的将是优质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金飞豹委员工作室”深入云南各地,通过举办多种云南高原特色体育赛事,如环湖自行车赛、徒步大会等,让全民共同分享运动的快乐,共同参与到积极、健康的活动中来。
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樊丽娟:主动健康才是保持健康的正确方法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重管理和心理健康。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过度管理,比如滥用减肥药物和过度夸大情绪问题。”省政协委员、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樊丽娟说。
樊丽娟认为,过度使用社交媒体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长时间让自己保持网络链接状态容易导致信息过载从而产生焦虑,网络上大量经过修饰的容貌和身材图片及视频被广泛传播,这会让人产生对自己身体的不满。
樊丽娟建议,参与到主动健康才是保持健康的正确方法。主动健康的核心理念是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目标,利用物理、心理等非药物手段,对人体施加可控刺激,激发并提高人体自我修复和自组织能力,实现低成本可持续的健康保障新路径。饮食、运动、睡眠、心理健康等在实现主动健康中起重要作用。主动健康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真正的落实除了需要政府和研究者的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广大民众提高主动健康的意识与素养,从均衡饮食、合理运动做起,并在生活中对自我身心健康进行监测,对身心疾病做到主动抵抗,而非被动防御。
昆明市晋宁区大健康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艳:制定青少年心理问题诊疗管理规定
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体系构建,离不开心理健康这一关键要素,它也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在当下社会多元发展的大背景下,青少年心理问题愈发常见,成为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省人大代表、昆明市晋宁区大健康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艳通过调研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包括家庭期望过高、学习压力大、家庭关系不和、网络不良信息影响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等。她认为,这些问题可通过早期介入、沟通疏导、关心帮助来改善和治愈。
张艳建议,建立学校与医院互相联动机制,在学校建设完善学生心理健康站(室),按照生师比1000:1的标准配齐专职心理教师,并定期组织心理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形成学生心理观察教育教师团队。对于出现病理性治疗指征的学生,学校心理老师评估后推荐至专业医院,医院进行医学评估后决定是否进行病理治疗。
张艳强调,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目前心理治疗与咨询人才不足,市场上“心理咨询师”质量参差不齐,容易导致误诊。对此,她建议,可通过制定云南省青少年心理问题诊疗管理规定,规范诊疗程序,制定用药标准和医生负责制度,严格控制药物滥用。同时,加强对全省心理咨询机构的日常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有计划地开展行业机构准入评估机制研究,规范和促进心理咨询行业发展,避免有目的不纯、专业度不够的机构对青少年造成二次伤害。
五华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邓国谊: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需要“三育”并举
省政协委员、民进云南省委会基础教育委员会主任、五华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邓国谊长年从事教育工作,始终关心关注并致力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她认为,只有家庭教育有航向、学校教育有调整、社会教育相辅助,三方齐头并进,孩子们才能独立自主、自信地面对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邓国谊表示,作为教育者,应该更清晰地认识到教育的使命是培养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只有在这种使命下去重新布控、调整我们的课程、考核等一系列问题,才能使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生命也得到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而对于最核心的家庭教育,家长要做的不是把孩子过度保护起来,从3岁以后,孩子就要学会与人相处,与外面的世界进行联结,他们不仅要有独立的自理能力,还要开始进入学习阶段,也就是传承人类文化智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孩子适合进入国家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那其他的孩子该怎么办?她认为每个孩子总能在“诸子百家的文化传承”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每个家庭都应该有这样的认知,从而辅助孩子成长为一个能够融入社会、面对未来,拥有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自立自主的孩子。
玉溪市江川区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施杰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组建
来自教育一线的省人大代表、玉溪市江川区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施杰春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关怀。特别是在初高中衔接的关键时期,一些学生由于未能充分做好过渡准备,当他们踏入高中的大门时,面对高中学习的快节奏和高强度,往往感到难以适应,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出现明显的下滑。再加上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一些学生可能会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可能伴随着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施杰春认为,家长应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学校则需加强与家庭之间的沟通联系,共同探讨解决孩子心理困扰的有效途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组建,加大对班主任、科任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知识实战化培训;社会层面,媒体、社区等应传播积极正面的价值观,营造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开屏新闻记者朱婉琪龚楚童罗宗伟蓝灏闵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