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以文为媒以艺为翼凝聚奋进力量

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入选浙江省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单位,文化软实力向发展硬支撑全面转化;承办全国“文联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溪口镇溪口村入选首批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文艺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打造“龙游商帮”文化标识,培育4个省级非遗工坊,荷花山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入选第二批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标志性项目培育名单,文化资源保护发展和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双赛道同步奔跑跨越……弦歌不辍,薪火相传,龙游正在以“破冰前行,革故鼎新”的信心和勇气,以更开放的心态,推动文化传承创新转化,凝聚起磅礴的奋进力量。

四季更迭,悠悠“两江”之水淌过了一春又一春,从古意悠长的姜席堰到活力四射的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儒风甲于一郡的龙游正在以奋发之姿,坚定扛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以体制机制改革破题,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动能,打造文化阵地品牌标识,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强大思想引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文化供给服务“润心亲民”

“要把我们的畲族特色体现进去,可以加入一些畲族百姓劳动的场景。”在詹家镇浦山村文化礼堂里,文化特派员陈明明正与村民们排演全新的山哈情景剧。作为龙游县文化特派员团队的组长,陈明明充分利用派出单位和自身优势,链接优质文化资源,助力村庄更好地展现畲族风情。“村里想排一个畲族特色的精品情景剧,我联系了市文化馆的两位老师,进行多次采风创作,情景剧将在2025年农历三月三正式亮相。”有了精品文化节目,在扩大村庄知名度的同时,还能吸引游客,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同时,拥有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和衢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文化副刊部主任双重身份的陈明明,还搭建起《橘颂》专栏作家走进浦山村的桥梁。2024年10月,他邀请30余名中国、省、市作协会员作家到浦山村采风创作,并将作家们的作品结集成册在《衢州日报》专版刊登,为浦山村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山哈文化宣传资料。

文化特派员的到来,恰如春雨润物,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打通资源下沉壁垒,实现资源共融、项目共谋、成果共享。在溪口镇溪口村,省级文化特派员叶斐不仅邀请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专家教授、新加坡的生态灯光专家深入溪口调研指导,还共同为溪口的未来发展和“趣乡村”IP品牌打造建言献策,为村庄文旅发展注入智慧和活力。在她的助力下,溪口村成功入选2024年第一批浙江省金3A景区村庄名单。

自2024年文化特派员工作开展以来,全年开展下乡服务240余次,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人才活水”。临近春节,龙游多地“村晚”精彩上演。在庙下乡,由文化特派员徐晓波策划的龙游县首届米酒文化交流活动暨“我们的村晚”热闹开场。村民郑惠香告诉笔者,文化特派员进村后,文化活动明显增多了。“既让我们老百姓上台演出,热热闹闹,还宣传了我们乡的米酒,一举两得!”

如果说文化特派员是滋养了“花开的土壤”,“三百联盟”机制则提供了“花开的能量”。近日,衢州市地方标准《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服务规范》征询意见稿发布,该标准对服务机构、人员要求、师资力量、培训课程设置等内容制定了具体要求。龙游县文广旅体局公共服务科科长方梦媛说,老百姓可以线上预约文化场馆,通过“点单式”的服务供给,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就能送达家门口。这一模式实现从“有什么就提供什么”到“群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转变。

近年来,龙游县整合资源聚群力,坚持“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目标定位,打好文化礼堂“建管用育”组合拳,创新推出“三百联盟”运作体系。“百家站堂共建、百师培训服务、百村赛事活动”,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农村文化礼堂成为了精神共富的重要阵地,“三百联盟”运作体系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2024年,全县共开展各类文体活动8000余场,惠及群众超60万人次。

城乡文化空间“跃升焕新”

“现在正在调试灯光效果的是艺术中心的徽戏馆。作为全县最大的一个剧场,它配备的设备都是高品质的,未来可以同时接待700多人观看高品质的演出。”这段时间,龙游县文化艺术中心的装修工作进入尾声。该中心总建筑面积21500平方米,功能主要包括剧场及徽戏馆、美术馆、书画展厅、报告厅、舞蹈排练厅、音乐排练室、书画创作室等,还有各类文艺培训室、多媒体教室,预计在2025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

龙游城乡,一座座全新的文化地标拔地而起。步入乡村,“艺术乡建”点亮风貌之变。每逢节假日,在位于溪口老街的竹居小院,融合了中式美学与竹编技艺的独特空间里游人如织。在东华街道官村村的乳浊釉陶瓷文化博物馆里,市民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各式各样的乳浊釉瓷作品,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制作工艺。延绵5公里的“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有机串起40余个“有朝气”“接地气”文艺地标,累计吸引游客逾300万人次。文艺赋能乡村,艺术唤醒乡愁,文艺事业繁荣与乡村振兴正在“双向奔赴”。

文化的兴起,让年轻人看见了乡村的另一番模样,从喜爱到投身,人才的“新鲜血液”开始从大城市流向龙游,也让更多的新乡人愿意留了下来。2024年的秋天,龙游瀫启动“候鸟上岛”计划,5名来自全球各行业的“候鸟青年”,从城市到原野,深入体验龙游本地生活。在溪口,乡村“泥美术馆”,实施“1+N”驻地馆长和驻地馆长招募计划,引入10余位艺术家驻地举办自然课堂户外活动、艺术公益研学活动、摄影大赛等活动56场,200余名青年艺术人才深入龙游乡村,创作出500余件反映乡村生活和文化的作品。

未来,龙游将继续全力推进“一核两极”空间战略落地,持续打造“龙游瀫”核心圈层,加快龙游石窟·龙游瀫创国家5A级景区,统筹推进龙之梦旅游度假区、瀫石光文创中心、凤翔洲二期等项目建设,年底前实现滨水文化客厅全面开放、城东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串联九大单元标志性成果,全面呈现精彩“龙游瀫”。

文化品牌标识“生机勃发”

近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公布了《浙江省第二批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标志性项目培育名单》,龙游县荷花山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榜上有名。位于龙游县湖镇镇马报桥村邵家自然村南侧的龙游荷花山遗址,被列入上山遗址群申遗预备名单申报遗址点。近年来,龙游不断梳理上山文化、姑蔑文化、商帮文化、石窟文化等内在联系,以文艺演出、影视记录等多种形式,推进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和发展。《龙游石窟:无尽之洞》纪录片获全球知名的全媒体视频和电视奖项——美国第45届泰利奖电视类别系列纪录片铜奖。

与此同时,龙游不断提升文化标识含金量,注重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构建龙游纸、木、食、印、渔、硒、茶资源库,打响“龙游商帮”“龙游皮纸”等文化标识。龙游商帮文化创新改革跻身首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浙江龙游辰港宣纸有限公司、浙江硒莲液富硒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德辉食品有限公司、龙游县火候瓷业有限公司入选第二批省级非遗工坊。

文化资源从历史中“走出来”,于光影中“活起来”,如何在大众中“火起来”?2024年国庆期间,以龙游商帮文化为主题的游园盛会隆重举行,烟火龙、高空火焰杂技等各类非遗绝技表演,青铜朋克风格游行等各种精心策划的活动轮番上演。国庆假期,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共接待游客33万余人次,同比增长25%,文化传承创新赓续文脉、集聚了人气。

为不断扩大“万年文化、千年古城、百年商帮”历史积淀优势,龙游以“文博城市”创建为核心,解码文化基因,培育创新项目。塔石镇泽随村整合古村古建资源,打造出的艺术写生基地项目与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380多所高校、100余家画院建立互动合作关系,暑假期间日均吸引400名高校学生来龙游写生创作。湖镇镇、溪口镇等地,一条条修缮完毕、古色古香的老街上,每逢节假日,八方来客齐聚。一条以盘活文化遗产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路子越来越宽。

踏水而歌,沿着灵山江一路前行,龙游滨水文化客厅项目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节生长”。归仁未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竣工验收,银泰综合体主体结构已验收,南苑片区主体结顶,滨江景观带基本完工进入扫尾阶段,农历年前将正式对外开放。漫步江边,波光粼粼,如梦似幻,从民居苑铁路遗址公园开始,多元业态融合、全域和美的龙商文化赏景地图正在徐徐展开。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

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

蓄力而出,文化之花常开长盛。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