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月19日从呼和浩特市医疗保障局获悉,截至2024年底,呼和浩特市累计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人数16571人,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累计支出2.25亿元,对失能人员的保障效果逐步显现,失能人员生存质量明显提升,家庭经济负担有效减轻,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自2021年8月起,呼和浩特市开启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经过3年多的积极探索与精心总结,呼和浩特市长期护理保险成功构建起“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服务主动、社会齐动”的四轮驱动机制。呼和浩特市医疗保障局作为试点工作的实施部门,在“政策体系、筹资保障、待遇标准、经办服务、监督管理、信息建设”这六个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青城模式”,达成了试点引路的预期目标。
在政策体系建设方面,呼和浩特市医疗保障局在试点进程中不断探索、完善,逐步构建起一套涵盖护理服务项目、失能评估、定点机构管理、经办规程以及监督管理等全流程的政策体系,为长期护理保险的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长护服务的覆盖范围相当广泛。呼和浩特市将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全部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服务范畴。其中,参保居民的长护险政策待遇颇具优惠性,居民每年仅需缴纳10元的长期护理保险费,就能够享受包括器具租赁、护理服务等在内的全部服务项目。当前,该市居民累计享受待遇人数为11395人,占总享受人数的68.77%;累计支出1.4亿元,占总支出的62%,这充分展现了长期护理保险在提升医保服务、保障民生方面的重要意义。
政策待遇保障全面周到。在失能等级保障方面,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中的中度、重度失能人员全部被纳入保障范围,其中职工重度失能人员的最高待遇标准为每月1800元,居民重度失能人员的最高待遇标准为每月1350元。在辅助器具保障方面,逐步将失能人员需求较多的5类辅助器具纳入服务范围。护理服务模式保障全面,提供机构住养、机构上门、亲情照护三种模式,并制定统一的护理服务项目标准,确保服务质量规范达标。
在经办服务方面,专业且规范。通过引入商业保险合作,建立起风险共担、同向发力的工作机制。统一经办各环节流程与办结时限,开通线上线下两种失能申请渠道,让长护申请实现“不跑路”或者“最多跑一次”的便捷办理。对亲情照护失能人员的家属进行专业培训,同时加强对护理机构护理服务的监管。构建独立的长护险信息系统,达成申请受理、失能评估、待遇结算全流程的闭环智能管理。
长期护理保险还为银发经济增长助力。通过长期护理保险推动养老相关产业发展,构建起“50+3+2”的养老产业机构格局,即50家定点护理机构、3家评估机构、2家辅助器具机构,有效带动就业。由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已经累计为社会相关养老产业机构注入资金约2608万元。
在全面取得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呼和浩特市医疗保障局将坚持高起点推进、高标准开展、高质量落实相关工作。后续,呼和浩特市医疗保障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对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护理项目和待遇标准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整合护理服务项目,完善机构住养护理、机构上门居家护理、居家组合护理这三种护理模式,朝着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服务方向提档升级,从而更好地保障失能人员享受医疗护理服务,赋能参保人员的健康保障。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