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胡晓梅邓光韬
启“冻”,让农产品一路“鲜”行。
1月15日,由中车齐车集团石家庄公司改造后的蓄冷式“河北净菜”新能源厢式物流车下线。首批10辆,一共改造100辆,服务“河北净菜”进京。
去年,1000多箱金枕榴梿搭载中车石家庄公司的冷链运输装备,从泰国启程,经中老铁路“澜湄快线”至磨憨口岸,运抵昆明。历经11天,实现零货损。
近年来,中车石家庄公司加速研发现代物流冷链装备技术,冷链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部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荣获“2024冷链运输技术装备服务优秀案例”;《中车中老铁路国际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填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信息化建设项目领域空白,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赋能共建“一带一路”。
打造京津冀冷链物流新场景
“两端不足,储运低效”“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冷链物流供需不平衡,储、运过程的品质不稳定是制约京津冀冷链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痛点。
聚焦行业痛点,中车石家庄公司基于“产—储—运—销”一体化,设计开发了蓄冷式冷链装备谱系产品。
“此次改造的蓄冷式‘河北净菜’新能源厢式物流车采用了国内独创的‘可更换式蓄冷单元+强制对流’技术原理,有效保证菜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持续锁鲜和温控可控,提升‘河北净菜’品质和服务质量。”中车石家庄公司冷链事业部总经理姬连凯说。
据介绍,改造后的100辆蓄冷式新能源冷链物流车相较于同级别的传统机械式新能源冷链物流车,满载续航里程可提高20%,温度控制精度可达到±1℃,全寿命周期运营成本可降低20%,应用清洁制冷能源,车辆运行过程绿色低碳“零排放”。同时,车辆搭载的中车冷链云平台,应用北斗+5G的物联网技术、自研智能算法、通信协议以及数据库开发,“源代码”及核心数据完全可控,冷链物流的全过程监控,充分保障蔬果品质。
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车石家庄公司继承接北京首农集团600平方米冷库蓄冷式节能系统改造项目后,又与天津蓟州区杨津庄镇签订3000平方米相变蓄冷式固定冷库建设项目合同,建造以芍药、牡丹鲜切花保鲜为主的蓄冷式固定冷库,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添新“冻”能。
搭建数智化国际多式联运新平台
近日,由该公司旗下昆明分公司牵头组织研发的“站外站”经营管理系统正式上线,并投入使用。该系统主要应用于中老铁路多式联运。这标志着“中老铁路国际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的模块建设开发已基本完成。
“站外站”是指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外且区域辐射范围以内的生产企业、货源集散地、公路港、港口设立的铁路集装箱运输服务网点或作业场所。“站外站”经营管理系统能够实现“铁路场站+综合园区”的功能叠加,客户可以自行提报混装品名清单、发运需求,实时查看审批进度,不需要线下辗转于“站外站”和中心站各个部门之间提报各种材料。“站外站”工作人员可在系统上对照品名清单,实时更新前置安检情况,以及装箱作业的进度消息,对各个货物的运输进展情况全流程监控。
“中车中老铁路国际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填补了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信息化建设项目领域空白。
首次接入“中老铁路国际多式联运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榴梿跨国运输,依靠的就是中车石家庄公司研发的冷链运输“国产机组+温控方案”,全部采用中车国产化技术,打破了制冷装备进口垄断。
姬连凯介绍,在运输榴梿过程中,这套“国产机组+温控方案”降温能力突出,装货蓄冷降温过程中不到1小时出风温度即可达到要求,远低于目前市面应用的海柜机组和其他陆运机组2~3小时的降温时间。同时,适用货品种类更丰富,具备多种智能保鲜模式,可实现“一键保鲜”。
目前,公司已发运11台全自研冷藏集装箱至泰国尖竹文府地区,为榴梿、山竹等高端进口水果成熟旺季的运输保驾护航。
加速研发蓄冷绿色数智新技术
近日,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新建省重点实验室和省技术创新中心名单的通知》,中车石家庄公司获批新建“河北省轨道交通制冷与空调绿色数智技术重点实验室”。
据介绍,河北省轨道交通制冷与空调绿色数智技术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包括“绿色化制冷与空调关键共性技术、制冷空调行业数智化技术及应用、制冷与空调装备系统开发与应用”三大方面。
实验室的建成,将充分发挥公司在制冷领域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产业协同优势,做强做优空调冷机装备和冷链运输装备的技术研发和实验论证,降低实验成本和缩短新产品实验时间,加快新产品的开发进度,推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有效提升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增强公司冷机产品和冷链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绿色轨道运输温控技术及装备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基于各项研究将形成12项研究课题、12项关键技术与标准,可填补行业内技术标准空白。